《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如下文本: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很多读者读到这里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贾母不喜六安茶却吃老君眉,而妙玉似乎也熟知她这一喜好?
要解答这一疑问,首先得搞清楚她们两人所影射的意象。影射是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法,而《红楼梦》运用这一写作手法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表面的“假语村言”看上去是一部描写风花雪月的世情小说,其背后的“真事隐”是一部朱明王朝的“家亡血史”。作者采用“以家喻国”的写作手法,明写“贾家”,实写“国家”,假借一个大家族盛衰故事,隐写明朝的兴亡,影射了众多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饱含着明遗民的心酸血泪和亡国悲鸣。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是贾府最高拳力的象征,影射的就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即帝王。
通过吴氏红学对妙玉形象进行深入解读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吴氏石头记》后28回情节,我们发现妙玉也是出身世家大族,乃常国公之后。贾常两家乃是世交,渊源颇深,所以妙玉知晓贾母的饮食喜好并不奇怪。另从写作手法、文学意义上来看,妙玉谐音“庙宇”,有影射大明宗庙社稷的含义,也代表国家。因此贾母和妙玉之间有限的交流,象征着一国之君与宗庙社稷的互动,喻义不可谓不深刻。
再来说“茶”,茶即是茗,谐音“明”。首先我们要知道,“六安”作为地名的时候应念作lu'an,从发音上来讲,“六安”读起来就是一个“乱”字,而在音韵学中,六安切也正是“乱”。六安茶,便是“乱明”,如此触目惊心的茶,试问老祖宗如何吃得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