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到底埋葬在哪了?到底是湖北襄阳还是河南淮阳?说实话,历史上公认的是淮阳太昊陵,史学家也认为是淮阳太昊陵。
虽然两者都有很多的历史文献记载,但是伏羲埋在淮阳却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且在历史教科书上也说是淮阳,最重要的就是存留的历史古迹就说明了一切。
淮阳除了太昊陵,还有画卦台等历史古迹,而且淮阳太昊陵也是公认的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朱镕基总理也在这里拜祭,时任河南省省长李总进行陪同,而且朱镕基总理还在这里欣然留下了“羲皇故都”。
关于淮阳太昊陵是不是伏羲的长眠地,还可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证明,那就是西华的伏羲,两个人是兄妹,既然女娲在西华,那伏羲又怎么会跑到千里之外的湖北襄阳?更何况也没有交通工具,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进行迁移。
太昊陵在全国人民心中都有认同,孔子也在这里三拜九叩,朱元璋因为受到庇护下令建造和紫禁城一模一样的城池,尽管后来偷工减料,但是规模依旧非常的宏大,也就是现在的太昊陵。
不管到底在哪,我们都应该对先人表示一定的敬仰,而不是去简单的去旅游。
史传伏羲是"三皇"之一,他曾经画过八卦,用各种符号来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当时的古人就用这些符号来记载生活里发生的各种事情。传说人工取火、用鱼网打鱼都是伏羲发明的。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女娲也是人类的始祖,是伏羲的妹妹。据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天支撑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断了,半边天空坍塌下来,蔚蓝色的天幕上露出个黑洞洞的大窟窿;大地也忽然裂开,肢离破碎了。天不能完全覆盖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负载万物了。洪水在四处泛滥,大火在各处燃烧。
伏羲女娲是什么关系
女娲看到人们面临着灭顶之灾,心里非常难过,决心把坍塌下来的半边天补上,把天下儿女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于是她来到昆仑山上,亲手熔炼了五色石子,把苍天修补好,天空又变得和先前一样美好;她又砍下大乌龟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树立在大地的四方,将天空支撑起来;她还把那兴风作浪的黑龙杀死,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后,她又把芦苇烧成灰烬,堆积起来,用它阻挡住了滔滔的洪水。
经过女娲一番辛苦的劳作,破损的苍天终于补好了,四极稳住了,洪水也退下去了,恶禽猛兽被诛杀了,中原一带灾难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拯救,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民间还流传着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的故事。故事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天降洪水,兄妹俩爬进一个大葫芦里,躲过了劫难,然后兄妹结婚,繁衍了人类。在唐末李元的《独异志》中记载最祥:"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在河南唐河出土的汉画石上,有一幅伏羲女娲图,其前均有两朵烟,象征着夫妻可以结合。
还有的汉墓画像石上的伏羲女娲像,多作交尾状。将伏羲画成鳞身,将女娲画成蛇躯。把他们比喻成年人格化的蛇神和女神。
有的汉画石上的伏羲和女娲分别手捧着太阳和月亮,意为伏羲是太阳神,是阳精;女娲是月亮神,是阴精;取阳光雨露滋育着万物生长。
如今,在陕西省临潼骊山有一座人祖庙,庙里面仍供奉着女娲。这里每年要举行两次祭祀,一次在农历三月初三,一次在农历六月十五。当地的人们又把这两次庙会称为"单子会"。很多不育的妇女往往趁庙会之时,夹着床单,怀里藏着布娃娃,先到骊山的人祖庙给女娲烧香许愿,然后再偷偷地夜宿附近的树林中。附近各村的青壮年男子,在晚饭后也多上山,遇到这些不育的妇女,便可就地同居。次日清晨,这些妇女回村时,只能低头走路,不可回顾,否则会"冲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