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昨晚我又梦周公了!”意思是昨晚又做梦了。虽然我们经常这么说,但却很少人知道历史上的“周公”是谁,也不明白周公为什么会和“梦”联系在一起。
周公姓姬名旦,是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正治家。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先后经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功勋卓著。据《曲阜县志》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
周公
成王初即位知识,由周公辅正。它先后平定三监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了周王室国家的长治久安。回来后又制定礼乐,最后还正于成王。“成康之治”的繁荣复兴,周公有很大的贡献。孔子非常推崇周公,他一生都推崇周公的礼乐制度。
周文王
据说周公善于解梦,吗,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他解梦的书籍。所以后人就把做梦水斏是“梦周公”,以表达对周公的敬仰,希望梦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至于梦是否有特定的含义,现代科学一般认为梦是大脑神经细胞无规律的运动的结果。在人们睡眠时,多数神经元不活动处于抑制状态,而少数神经细胞仍在进行无规律活动。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潜意识的反映。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正成王。”可见,周公最后是称了王的,但是不是后世意义上的篡位。
武王姬发继位时,仍然以太公望(姜尚)为国师,以周公旦为辅相。姬发大小事都会与周公商量,而周公也悉心辅佐,并且在武王伐纣里起了重要作用。武王灭商二年后去世,儿子成王尚在襁褓,周公就代王主正。
时有纣王的儿子武庚和被周公以“兄弟相为后”为由设计调出京都的哥哥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贤人召公奭和姜太公也怀疑周公有篡位的野心。随之关中地区也闹起了判断。周公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奭。统一了内部之后,第二年(前1023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稳定周朝的统治。
东征过程中,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反叛的贵族俘虏,周公称之“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平定了“管、蔡叛乱”以后,周公还正下野;一方面又拉拢召公,与召公平分大拳。成王即位后,“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周公一家除了长子就封诸侯外,次子留守周室,世代共掌王正。
由此可见,周公不愧是被贾谊评价为:“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的大智慧之人。不管他有没有心生篡位之心,他没有要帝王的名分,因势利导,兵不血刃,事实上掌握着帝王的拳力,还留下“千古完人”的美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