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场演武时,周谨一出场就是一套枪法,引来阵阵喝彩。可是,一用去头的枪比试后,才发现不是杨志对手。两人打了50回合,周谨身上的石灰点是“三五十处”,说明几乎每回合都要中招。杨志身上则只有几处石灰点。如果是真刀真枪拼杀,他打杨志可能就是一伤二落三毙命,顶不了10合。李成见周谨不胜,又为他争取了一次比箭的机会。比箭时,杨志可是出尽了风头。第一箭他蹬里藏身躲过,这是显示他的马术,蹬里藏身也不复杂,就是抱住马脖子,把身子坠到马的一侧,腿夹着马肚。其实,一对一射箭不太难躲,毕竟早有准备,而且没有其他杂音在,可以听到弓弦响而作出反应。本来一偏身子就能躲的箭,却要用蹬里藏身,这就是在特意展示了。考虑到杨志要得梁中书赏识,拼命表现可以理解。周谨第二箭被拨入草丛,第三箭被接住,说明周谨力弱。要知道,他可是用了“平生之力”的。既然杨志能有足够的反应接住周谨的箭,那他当然可以随意选择躲、挡、接了,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在玩。杨志射周谨时,用了计谋,先拉空弦,后让周谨中计。既然周谨一开始听到弓弦响,回头用牌来挡,说明他还是有点听力的。如果杨志第一箭真射了,被他挡住,可能第二箭就会加倍小心。射箭不是单挑,如果他全心防备,想三箭拿下他也没那么容易。兵不厌诈,杨志用了计策,周谨却自己大意,第二箭竟然没听到,所以落败。
索超见徒弟败了,心中不服要与杨志比试。这一次是真刀真枪了,刀剑无眼,生死由天命了。这次比试不用去头的枪有两个可能,一是众人的确要看二人真本事;二是闻达李成等知道索超使斧惯了,可能使用其他武器不顺手,加上之前已见杨志本事,担心索超不用斧未必能赢杨志。实际战况也颇为凶险,一个是斧“直奔顶门“,一个是枪“不离心坎”,都是堪堪将过。50合后,闻达却又担心“两人伤了一个”,叫停了。然后就说他们“功夫一般,都可重用”。于是,杨志索超都得以升人。直有疑问,如果杨志用他的第一兵器大刀来和索超比试,结果会怎样呢?为什么他一开始去选兵器时没有选大刀?不过,他这次平索超,也让索超知道了厉害。
杨志精明能干,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军健们扮做普通的商客,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拳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地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除了吴用计策的高妙,最主要的原因是杨志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激化了内部矛盾。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