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 努尔哈赤的嫔妃列表

时间:2019-05-23 14:03:56  

  努尔哈赤死于1626年8月,死因是毒疽,而据史料记载,患病时间是在1626年七月,而宁远之战发生于1626年1月,过去了大半年,期间努尔哈赤还亲征了蒙古的喀尔喀部落,甚至有出席出城应届科尔沁部落的记录,如此看来,其七月的患病,与一月的宁远之战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1.红衣大炮击中的不是努尔哈赤:

  从明朝方面的记载来看,袁崇焕得胜以后,迅速向朝廷报了捷报,而后山海关总兵高第也同时上奏“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至多只提了击毙一后金头目,具体是谁,不得而知。

  而在朝廷的祝贺中,天启皇帝“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兵部尚书亦或群臣的大加颂扬,对努尔哈赤被击中一事只字不提,如果不是眼瞎,那就是压根不存在这回事。

  而最早将努尔哈赤的死与宁远之战联系起来的倒是朝鲜人《春坡堂日月录》的记载:“努尔哈赤先已重伤,及是具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因懑恚而毙云”,但也只说了努尔哈赤是早有伤在身,其死也是因为战败的愤懑和怒火攻心,并不是因红衣大炮的炮火所致。

  以韩国人一贯的吹牛🐮风格,如果此战击毙了努尔哈赤,他该说是在宁远城的几个韩国人操作大炮击中的吧。

  根据《石匮书后集》的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可见,宁远之战后金军确实损失了高级将领,但也只是个裨王。

  《明熹宗实录》“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放声大哭”,尽管未详述大头目是谁,但综合各方反应来看,与努尔哈赤无关。

  2.战后各方反应

  战后天启帝着重嘉奖了袁崇焕,将其由宁前兵备佥事升为兵部右侍郎,并对参战的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都升了人,但这只是常规操作,毕竟连魏公公都分得了功劳。不能说是击毙努尔哈赤而晋升,更多还是战功。

  但在听闻努尔哈赤的死讯后,袁崇焕竟然派了代表团去吊唁,当然同时也收集了情报“奴死之耗,与奴子情形,我已备得,尚复何求?”,但袁崇焕在给天启皇帝的报告中仍然未提努尔哈赤之死与自身守城有关,可见袁崇焕还是很务实的,没有将莫须有的功劳套在自己身上。

  但民间的谣传就愈演愈烈,不仅对袁崇焕个人愈加神话,还因对清朝的仇恨而将抗清的功劳不加辨别地记在袁崇焕头上,这是不负责任的,正如其日后斩杀毛文龙,还有不少人为其辩护,而事实就是毛文龙死后,后金再无后顾之忧地直插内地。

  3.清朝的评价

  尽管在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面前,袁崇焕就是个无名小卒,但是这个如果这个无名小卒击毙了自己,清朝的史书将会如何写?

  乾隆帝:“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正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由此可见,乾隆仍然肯定其功绩,并将其之死与崇祯帝昏庸被反间计蒙骗联系在一起,既抬高了袁崇焕,又抹黑了崇祯,从而说明了清军入关的正当性。

  可是,对比一下清人修订的《明史》对制造了“成化犁庭”的明宪宗的评价“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就因为爱新觉罗的祖宗差点被明宪宗剿灭,明宪宗就被抹黑成了荒饮无度、滥用拳术的君王,与实际“拨乱反正、风气清明”相去甚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