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是干嘛的?这问题问的好,回答之前老梁给题主先伸一大拇哥。为嘛呢?这就不得不说现在那电视剧那叫个烂,烂的都不尊重历史去表演,就题主这宗人府都快被电视剧炒成阎罗殿了。
更有甚者,那导演还瞎导,那宫里的太监宫女,王府的大小丫鬟,动不动就把人家往宗人府里丢。您以为宗人府是个物件就能丢进去?吃饱了撑得,他们没事干了是吧!玩呢?
好了,这牢骚发完了,咱这就进入正题。
宗人府的起源
宗人府其实是明朝时候设立的这么个机构,开头人家叫大宗正院,后来才改成的宗人府。他主要的功用就是掌管皇帝老爷子一大家子的宗族名册。说白了这名册,搁咱普通老百姓身上就是族谱。
这事搁老百姓身上,如果家族里添了丁口,您这就到族长家里头,把孩子的名字登记上,捎带着记录一下是嫡是庶,简简单单登记一下就得了。
而在皇帝家口可没有这么简单,毕竟关系到了血脉问题,所以必须详细记载,妥善登记。而这个过程人家叫编纂玉蝶,这人打一出生,就开始登记,啥名字?是嫡是庶?有没有爵位?啥时候死的?娶了几个老婆?或者嫁了几个丈夫?都有谁?老婆的来源那的?死了以后的谥号?埋土里经过都有啥?总之详详细细的就差当生平来用了。
这是宗人府最主要的功能,捎带还有一个附属职能,发现宗室里的人才,可以不经过正府正儿八经的考试,直接捅给皇帝,让皇帝审查,皇帝瞅着不错,这还能撸个不小的人做做。
就这两项职能。
所以明朝时期这机关里的人也不多,领头叫宗人令,带四个副手,这五个人都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叔叔大爷,最后一个就是蹲这衙门口真正办事的就一个叫经历司。
本来这事就不多,所以这人员他也不是很多,大多都是摆设。这事整到永乐的时候,这差事就丢给了礼部来全拳办理,这明朝时期的宗人府算是名存实亡,挂个名的存在而已。
满清时期的宗人府
这到了满清以后,本来满清他的制度就不完善,所以大多都沿袭了明朝的制度,顺治九年的时候就照猫画虎的整了这么个宗人府出来。
而满清向来注重汉人和满人的区分,而这皇帝的家口更得要划分的明明白白的,所以这宗人府的规模那叫个庞大。
光脑壳上贴着标签有人身的就整出一百二十个。
既然这机构整这么大,那他的职能也就多了去了。一开头的撰写玉蝶有,而且还添加了学堂,只要是宗室子弟都可以到学堂学习,捎带着参加考核,只要考核通过了,也能直接撸个人帽子下来。
当然他还添加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惩戒宗室的违法行为。说道这里估计大家伙脑壳想到的就是电视剧里,那些个贝勒,格格动不动就被人提着耳根子说教:“再不听话,咱就到宗人府里说话。”
整完这句话,这帮子贝勒格格们吓的就像鹌鹑一样瑟瑟发抖。真的那样吗?老梁告诉您,您真想多了,这帮子贝勒格格们,您提宗人府他顶多跟您龇个大板牙,当你放那啥气体,但您要是和他提刑部大牢,估计他会一哆嗦坐地上。
宗人府这地其实就是个对皇室成员减轻处罚的地。
老梁给大家伙举个例子。
满清皇帝的宗室到了乾隆时期,都得以万来做单位进行计算,好几万了。到了嘉庆年间,那就更多了,这帮人打一出生跑宗人府立个玉蝶,每个月宗人府都会发二三两白银让他们花着。
可这帮子废物不学好,吃饱了没事干,斗个蛐蛐,玩个蝈蝈,整口大烟,八大胡同遛一遛,您说就那二三两白银够吗?显然不够,所以这帮人到大街上碰个瓷,讹个人啥的用下九流的手段弄几个大钱花花,那也是常有的事。
这不宗室里就有这么一位叫敏学的,也是有玉蝶的人,所以有恃无恐的当了一小混混,调戏个良家妇女了,坑蒙拐骗啦啥混蛋事都干。衙门口里的人瞅着他都烦,但因为这货有宗室的身份,就算告到衙门口也没人敢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