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6月,孙科同妹妹孙和孙婉一同赴美留学。美国的加州大学入学条件很严,除考试一般课程外,还要求学生必须懂得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这年8月,孙科参加加州大学的入学考试时,感到德语、法语和拉丁语是没问题的,惟独希腊语的考试没有把握。如果希腊语考试不及格,孙科进入加州大学就无望了。为此他十分着急,这个难题还是蒋梦麟帮助他解决的。蒋梦麟告诉孙科说,希腊语和汉语对于美国来说都算外语,如果能说服校方,用汉语代替希腊语,这个难题就可以解决了。于是孙科在蒋梦麟的陪同下,找到加州大学东方语教授傅兰雅(Dr.John.Fryer)。傅兰雅曾到过中国,在中国担任过江南制造局的教习,当孙科把用汉语代替希腊语的道理讲给傅兰雅听了后,或许是出于他对中国的一种特殊感情,以及孙科父亲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斗争的一种同情和敬意,他二话没说,便欣然同意了孙科的要求。在此同时,傅兰雅还用英语问了许多有关四书五经中的内容,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的孙科对他所提的问题都一一作了准确的回答,傅兰雅非常满意,当即发给孙科一张汉语考试及格证书,使得孙科顺利地进入加州大学学习。
那时,孙科的父亲孙中山为国事日夜操劳奔波,常常被弄得焦头烂额,他得知儿子顺利进入加州大学学习的消息后感到十分欣慰。他特别嘱咐儿子要文理并重。因此,孙科根据父亲的要求主修文科,兼修理科。在留学美国期间,孙科牢记父亲的谆谆教导,勤奋好学,各科成绩都很好。1916年,孙科在加州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主修正治、经济及财会,另外还选修了新闻学。1917年6月,孙科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获取商科硕士学位。
一生爱读书
孙科自幼在父亲孙中山的关心、督促之下,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孙科早在檀香山读书时,孙中山先生就曾经从英国给他寄了一套“人人文库”丛书。这是一套一百多册的英语文学书籍,该丛书收录的都是英、美等国著名作家的小说、剧本。在信中孙中山还告诫儿子:“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阅读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
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孙科与父亲得以有一段短暂的相聚时间。在这期间,孙中山与儿子孙科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读书。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孙科在南京正府任职期间,其寓所还挂着一幅自书的“养浩然之气,读有用书”的得意书法作品,以告诫自己,公务虽忙,仍要不忘读书。
孙科在美学习期间,曾对文学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而父亲孙中山反复嘱咐他要多读一些和国计民生有关的论著。有一次,孙中山来到旧金山,看到孙科房间里摆满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就对他说:“你不要在这些书上多费精力,因为它对今日中国没有很大的用处。我们中国人现在是要救国,你要多读一些有关正治、经济和科学的书。”
在美留学期间,孙科还经常收到父亲从各地寄来的各种有关中西文化的书籍。如在国学方面就有《通鉴纪事本末》,王船山的《读通鉴论》等;西方文化方面的就有亨·乔治的《进步与贫困》,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达尔文游记》等。在父亲的帮助下,孙科对正治及科学书籍等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直到晚年,寄居美国期间的孙科,仍然不忘读书。在他看来,远离曾经数十年相伴的正治斗争,终于有机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确其乐无穷。因此,他常以读书自娱。年逾古稀的孙科每天坚持徒步到图书馆看书,有时直到图书馆关门时,经管理员再三催促,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图书馆。
移居美国期间的孙科,虽经济拮据而读书的嗜好不减,其生活主要靠儿女的接济。无钱买书,只能每天购些便宜的报纸、杂志来阅读。据说有一天,孙科从报纸上看到《清史》在台湾出版的消息,一向爱书的他非常高兴,立即写信给从前他任立法院院长时的秘书长梁寒操写信,托他为自己代购一部。所幸《清史》的编纂者得悉此事,为晚年孙科的强烈求知欲所感动,于是赠送了一部《清史》给他。在他的家中,可说到处都是书。孙科一生爱读书的嗜好,在国民正府卫员中是出了名的。 5/11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