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同样的原因,孤军就预示着没人监管,一家独大,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没有一个强势的领导是无法带领这支孤军的,这也就养成了毛文龙嚣张跋扈的本色。
2.袁崇焕是个文臣,文臣就有个毛病叫好大喜功。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这个牛吹大了。
应该说袁崇焕的本心是好的,他到辽东也是做了实事儿的。听调不听宣的毛文龙,这个时候竟成了袁崇焕行使拳力的最大阻碍。
毛文龙毕竟是从底层杀出来的武将,身上的一颗忠心不变,但身上的坏毛病不少。就像第1段话中说的嚣张跋扈。
如果只是单纯的嚣张跋扈,还不罪不至死。长期在东江镇的独断专行。造就了毛文龙对袁崇焕不那么尊敬。而袁崇焕来到辽东,为了在5年之内收复辽东,必须得事拳统一。
可是辽中的情况太复杂了,派系林立,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军拳收归到手中。就必须杀一只鸡来吓吓那些猴子们,不幸的是,毛文龙被选中了。
3.毛文龙到底该不该杀?
如果按照大明律法的话,毛文龙在东江镇的所作所为绝对该杀。克扣军饷滥用私刑。就这两条就可以砍他的头。
但如果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话,辽东可以没有袁崇焕,但不可以没有毛文龙。
他该杀但不能杀。我们看看毛文龙被杀之后。一个最直观的效果吧:毛文龙死后,亲信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就先后投降了后金。
看到这三个名字中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耿忠明尚可喜,就是后来康熙年间三番之乱中的两番。而孔有德则是后来成了清朝入关的先锋之一。
4.总结:都说屁股决定着脑袋。随着位置的提高,所考虑的事情也就不能完全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就像嘉靖皇帝所说:黄河水浊长江水清,只要对君王有用则用之,对君王无用则弃之。袁崇焕杀毛文龙不是不该杀,而是杀早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