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墓,盗墓贼挖起来需要极大的勇气:一种是秦始皇的墓,另一种是朱元璋的墓。
秦始皇陵庞大的规格、诡异的机关、显眼的位置,都让盗墓贼望而却步,以至于秦始皇陵建成至今2000多年,主墓室几乎毫发无损;与秦始皇陵相比,朱元璋的明孝陵还有更强的优势——历朝历代大力保护。
明朝存续期间,明孝陵所在地南京,乃是明朝正统首府。尽管朱棣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篡位北迁,可还是挡不住南京是应天府(即京师)的事实。
自朱元璋驾崩一直到朱由检自缢煤山,明孝陵都是皇家祭祀之地。在古代“国之大事,在戎与祀”的思想框架下,明孝陵受到重兵保护;除非是张起灵这样的外挂盗墓贼,普通盗墓贼还没靠近就直接被抓起来了。
1644年,清兵入关之后,大量明朝宗室及旧臣南逃。此时的北京城虽然在清军掌控之下,可是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在名义上依旧属于明王朝。
于是,明宗室及旧臣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是为南明小朝廷,延续朱元璋之祀。
南明小朝廷虽然干啥啥不行,内地第一名,可脑子却没有彻底崩坏——至少,南明小朝廷还晓得“祖宗之法不可废,祖宗的陵墓第一位”。
仅仅一年,南京城被清军攻克,南明小朝廷绝地翻盘的小算盘失算。清军对南明抵抗势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经过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南京一带的汉人再无抵抗之心,清廷也就没必要跟长眠于此的朱元璋较劲了。
站在满清的立场,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正统。
同时,清廷为了拉拢江南士族阶层、快速融入华夏文化,不得不将前朝皇陵、尤其是缔造明王朝的朱元璋的明孝陵,以高规格礼遇之,多高的规格呢?请看史书脊载:
顺治初年,清朝建“历代帝王庙”,共收入包括三皇五帝在内的21位帝王,其中就包括明太祖朱元璋。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谒拜明孝陵,进入明孝陵走的不是正门,而是偏门,拜祭朱元璋还行了三叩九拜大礼!
康熙以一代帝王之尊,竟然给朱元璋行此大礼。不得不说,清王朝为了讨好汉人,也是费尽了心思。
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更是下了一道诏书:
“谨将圣祖所贻谕旨颁发,访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职衔,俾之承袭,以奉春秋祭享。”
什么意思呢?想要寻找一名朱元璋的子孙,让他看守明孝陵,以传承祭祀。
这道诏书虽然有点儿“鳄鱼眼泪”的意思,可是君无戏言,满清皇帝想要修缮、保护明孝陵的意图真实存在。(朱元璋的子孙都快被满清杀光了,当然也就无所顾忌,可以随意颁布诏书)
如此,一直到清朝灭亡,明孝陵也处于人方的监护之下。
除了明清人方的大力保护,任何意图定都南京的正拳,都拜谒明孝陵——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民国缔造者孙中山,这二人一个开口闭口“不肖子孙来继承汉家江山”,一个表明“汉家江山已然恢复”。
新中国成立之后,明孝陵作为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帝陵,自然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细看下来,盗墓贼唯一可趁之机,便是民国这个乱世。
可是,明孝陵所在的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地理位置实在显眼,多显眼呢?明孝陵旁边就是中山陵啊!

看看民国时期南京市地图,明孝陵的大门口,就是南京最繁华的市区!
民国时期,清东陵被盗,是因为远离人烟;而清西陵和明十三陵因为离人口居住区比较近,只有少数几座皇陵被盗,大部分保存完好。与清西陵和明十三陵相比,明孝陵距离人口密集区更近,每天拜谒中山陵的人顺便走一遭明孝陵,盗墓贼就不敢随意打明孝陵的注意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