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之间被描绘为了君臣“互信互爱”的楷模、典范!魏徵犯言直谏、唐太宗虚心纳谏……这种场景想必也是大多数人心目中对唐太宗与魏徵的印象。在魏徵刚刚去世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里,唐太宗的确曾经几度公开提及魏徵的犯言直谏,对他甚为怀念、也甚为赞誉!

可是,不久之后,唐太宗却又命人推倒了魏徵的墓碑,还下令取消了嫡幼苗衡山公主(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将自己这位最小的嫡女另嫁他人……唐太宗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清算魏徵,但是这一些列举动已经释放出了浓烈的正治信号——魏徵倒了!那么,唐太宗对魏徵的态度为何前后出现了一百八十度转弯呢?
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案
贞观十七年,被胞弟李泰和父亲唐太宗逼到墙角的皇太子李承乾最终选择了铤而走险,企图效法唐太宗当年的“玄武门之变”除掉李泰、逼唐太宗下台!因为当初“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心理阴影,唐太宗对自己儿子这方面的防范是相当严格的,不仅其他皇子、就连皇太子李承乾手里也没有唐太宗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家底!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出现并最终促成了李承乾的谋反行动,他就是唐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侯君集。
彼时的侯君集和后来清朝的年羹尧颇为相似,在平定高昌之后,侯君集非但没有等来“高人厚禄”,反倒是成了一些文人、言人博取美名的靶子!一些“贪财好货”的小节被无限放大、上纲上线,最终导致侯君集被唐太宗囚禁……虽然后来侯君集被释放,但心中与唐太宗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就在这时候,李承乾通过侯君集在东宫任职的女婿贺兰楚石联系上了侯君集,企图利用侯君集与父亲唐太宗之间的矛盾,把侯君集绑上自己的战车!侯君集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根本不屑于小打小闹,见李承乾性格懦弱、举棋不定,担心李承乾重蹈他大爷隐太子李建成的覆辙,索性以自己出面支持为理由、鼓动李承乾先下手为强,再搞一出“玄武门之变”。
结果,东窗事发,李承乾策划谋反事败。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为了撇清自己、争取宽大处理,居然出卖了自己的岳父侯君集,将侯君集与李承乾的密谋一五一十全部兜给了唐太宗。本来李承乾谋反还只是属于“动机大于实际行动”,毕竟他手里没有兵拳。可侯君集卷了进来,等于直接坐实了“李承乾谋反案”!结局可想而知,李承乾被废、流放黔州,侯君集被杀……同时还牵连到了杜如晦的儿子杜荷等一众高人显贵。
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案与魏徵何干
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案发生时,魏徵刚刚去世不久,这件事本来和他一个死人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因为一个人,魏徵被唐太宗人为地与这件事联系到了一起,他就是杜正伦。这个人是魏徵在世时为数不多几个看得起的人物之一,魏徵曾经多次向唐太宗举荐,说他有宰辅之才!不巧的是,杜正伦也牵扯进了“李承乾谋反案”之中。联系杜正伦之事,唐太宗又联想起了魏徵与侯君集的关系,魏徵生前也曾经多次在唐太宗面前赞扬过侯君集,同样是说这人有宰辅之才云云……这就不得不让唐太宗多心了:“你魏徵本就是皇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一直极力赞扬、举荐的两个人又都卷入了李承乾的案子,那么你魏徵真的干净吗?你就没有卷入这件案子?”于是,魏徵也成了唐太宗的怀疑对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