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迷信,一般是自我迷执,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种思维系统对待,现在通常来讲就是盲目崇拜神灵鬼怪等超自然的东西存在,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行为等脱离科学依据的行为。
放古人身上,其实不能说迷信。在我们看来是迷信,但在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认知有限,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受教育程度低,认知有限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以农为本,而且需要向农民征收繁重的税赋,另外农民还要服徭役,包括从军、参与国家大型工程等,这些都是强制性的。
而古代社会生产力落后,没有化肥农药拖拉机,完全就是看天吃饭,老百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土地里,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收下来的粮食交完税赋之后所剩无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没钱买书或者请先生教书,或者去上学堂。
那个时候更没有什么义务教育,愿不愿意读书全看自愿。
这就导致当时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非常容易被那些巫婆神汉愚弄,碰到什么事情或者身体不舒服了就经常寄希望于神仙鬼怪而不是去看郎中医生。
二:愚民正策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在封建统治者眼中中是绝对的金科玉律,尤其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对于民众的提防更是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特别是在清朝,满清不仅将八股取士制度发挥到极致,将读书人完全限制在四书五经当中,而且大兴文字狱,捕风捉影残杀读书人;借助修《四库全书》的机会大肆焚毁前朝典籍。
而且在古代,统治者对于各种宗教总是特别推崇,他们希望借助宗教的手段来麻痹百姓心中的抵抗思想,让他们安于现世,将希望寄托于下辈子。
三:美好愿望的寄托
农业总是看天吃饭,但天有不测风云,并不是年年都能获得好收成,即便是放在现在有化肥农药拖拉机抽水机,一旦碰到大旱天照样束手无策粮食减产,放在古代干脆就直接绝收了。
为了能有个好收成,除了做好水利工程之外,最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求神拜佛,求雨有龙王爷,有雷公电母,山有山神,地有土地公,灶头有灶君,厕所有茅神。
为了求得身心健康,升人发财,又有福禄寿三神,求姻缘有月老,哪怕讲究四大皆空领悟成佛的佛教,在传入之后也被冠上了拜这个菩萨求财,拜那个菩萨求人,拜那个菩萨求姻缘,拜那那个菩萨得文才等等。
总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与神灵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通常把迷信看作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坏事。不可否认,迷信在世上造成了很多危害,浪费财富、扰乱邦国、拆散家庭、挑动刀兵。但是哲学家们说“存在即是合理的”,这种充满谬误的东西,从蒙昧时代起就伴随人类左右几千年,是否也具有某种合理性呢?是否也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积极的社会作用呢?
迷信加强了统治秩序
在古代社会的许多民族中,人们相信自己的领袖属于人类的高等种族,拥有无可争议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普通老百姓既不可能获得,也不可能抵抗这种力量,结果就只能乖乖地接受统治。
新西兰的毛利人相信他们的酋长就是活着的神祗。酋长的身体是神圣的,触摸他身体的行为都属于违法,即使为了搭救他的性命也不行。在古秘鲁,一个被称为印卡的统治家族也笼罩着一个迷信和崇拜的光环。印第安人认为他们是太阳神的儿女,生下来就是为了教导和施恩于人。如果有谁冒犯了某位印卡,就会受到极重的惩罚。在欧洲,荷马时代的希腊人也将国王和首领描述为神圣的,他们的房子、战车也是神圣的。中国皇帝被神化的事情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他们不是描述为“天子”,就是被称呼为“龙”。历代开国皇帝的出生几乎都被描绘得离奇而有异象。
由于人们深深地崇拜统治者,满脑子都是关于统治者力量的夸大的观念,因而他们别无选择,只有绝对地服从统治。所以说,在民主、共和的思想还没有出现之前,这种“愚民”行径的确加强了人们对统治机构,特别是君主的尊重,从而大大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延续。当西方传教士来到西南太平洋的美拉利尼西亚群岛的时候,无意中用西方医术和科学技术破坏了土著人对酋长的迷信崇拜,最后就导致了当地社会陷于崩溃瓦解。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