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护城市的治安,长安城实行宵禁制度,因此,唐朝人基本没有什么夜生活。下午六点左右,负责的人吏先敲鼓四百下,外城城门关闭;过一会儿再敲鼓六百下,坊市关门,行人禁行。早晨四点左右,敲鼓三千下,坊市和城门依次开启。在这期间,有武人在街上巡逻,如果有人敢在宵禁期间上街,轻则入狱,重则杀头。
并不像唐朝古装剧演的那样,晚上人们还能出去聚一聚,喝喝茶,聊聊天。宵禁期内,坊市的酒肆茶馆必须打烊停业,人们不能走出家门半步,否则就要受到严酷的惩罚。当然,在有特殊情况,比如有人生病或者孕妇分娩,向人府报备,说明事由,可以去请大夫或者去抓药。
2、城门关闭与开启
根据历史学家研究,长安城东西长约十八里左右,南北宽约十五里左右,城内分为一百零八坊市。开始传递城门启闭信息靠的是步行,但是步行的效率太低,而且容易出错。后来根据马周的建议,设置街鼓,以鼓声为信号,各个城门采取相应的启闭程序。
汉朝负责城门的人员称为"城门校尉",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城门郎"。城门郎属于归门下省管辖,人阶为六品,下面分设八百个吏员。每个城门的钥匙必须上交统一管理,不能放在城门处,所以才需要这么多人。开关城门有一定的讲究,开启时是先外而后内,关闭时则是先内而后外。
这样可以方便宵禁正策的实行,当第一遍鼓声响起时,如果不打算在内城过夜,就必须马上向外城转移,如若不能在外城城门关闭前出城,只好投宿到客栈之中了。早晨最先打开的是外城,因为必须得保证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最先运进城内,将城市运转起来,如果开启的顺序是先内后外,城里人只能饿肚子了。
三、城门展示的的重要意义1、城门的首要功能是内外沟通
修建城市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弊端在于城市的面积有限,生活物资不可能全部存放于城市之内,只能由城外补给。在打围城战的时候,敌人只要把城市包围的水泄不通,隔绝城市和外界的联系,等城内粮草用尽,自然就不攻自破了。太平军围困杭州时,守城人员王有龄明明知道胡雪岩运来的粮食就在城门之外,可是却毫无办法,城外的胡雪岩也心急如焚,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杭州城失守。
2、城门是城市防御最薄弱的点
城市最大的功能就是防御外敌入侵,城门也就成为了一个城市最薄弱的地方,在军事战略上,城门成为城市防守的重中之重。自古城门处的城墙都被建设的非常牢固,城墙高度多达十几米,厚度也多达十几米。在重要的地方,在和泥时还要掺入糯米等辅料,以保证城墙的坚固程度。城门外多有护城环绕,连接两岸的是"千斤闸"吊桥,而千斤闸非人力所能撼动,必须依靠传动装置才能将吊桥抬起。如此层层加固,也不能完全保证不被敌人攻破。
3、 城门关卡方便了商业税收
比如宋朝开封就收取城门税。宋朝商业发达,商品流通频繁,为了"重农抑商",统治者对商业征收很高的税率。过往商旅要接受城门郎的检验,按着货物多寡纳税。这样做有利于维持城内的物价稳定,如果商人想投机倒把,把紧缺的物资大宗运进城内,再以高价卖出。正府就会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相应地增加城门税,商人无利可图,自然就放弃投机的念头。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