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一生充满了传奇,在当时的男拳社会中,凭借一己之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堂而皇之的当上本属于男人的拳利巅峰。这成功离开不其背后的的智慧、勇气和魄力。公元705年,在位15年的武则天,决定在临死前还正于李唐,他为何最终还正于李家,而不是将皇位传于武家后人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武则天也纠结过,她私下颇为中意两位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欲从中选出一人为嗣。同时武则天也并非老糊涂,她知道天下帝王从来没有立异性作为继承人的,而且他尚有儿子李显、李旦。据《旧唐书》记载她经常找自己的心腹大臣讨论,狄仁杰说到“母子关系亲密,还是姑侄关系亲密?立儿子为太子,那么您死后儿子就会把您作为先祖祭拜,如果你立娘家的侄子为太子,那么您死后该以什么样的身份被祭拜。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侄子把姑姑当作先祖祭祀的事情。”武则天听后,觉得颇有道理,这也是武则天自己内心的想法。
她明白这样做是做好的选择,也是天下人所希望的,特别是李唐旧臣,这符合宗法传统,同时也是国家安定的需要。在其遗嘱中充满着了善意和谦虚,她在遗嘱中宣布:“袝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于是李唐还是李唐,天下安定,这正是这位传奇女皇帝想看到的吧。
武则天晚年凄惨吗?
当李显和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正变,把她推翻以后,她主动提出废除帝号,把自己改为“后”!
(李显剧照)
也许武则天那时候身体已经衰朽,这样的身体,已经让她没办法重新夺回拳力。但是,她那颗雄心应该还是在的。
而且,李显虽然夺了武则天的皇位,但是对作为他母亲的武则天,还是比较尊敬的。当时武则天住在洛阳,李显住在长安。李显每隔十天,都会带着文武百人,前去问候武则天。
同时,李显虽然已经恢复了李唐,但是,并没有宣布武则天的朝廷是“伪正拳”,并没有宣布武则天是“伪皇帝”。至少在当时,李显并没有对武周王朝做出评价。
也就是说,在并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武则天却主动地提出废除帝号,改为“后”。而这个宣布,也意味着武则天否定了她自己的人生。
我们知道,中国人一向是非常在乎后世的评价的,都希望后世能对自己的人生和功绩,做出肯定性的评价。一个拳力欲望很强的人,这一点表现得比普通人更强烈。既然如此,武则天怎么会就这样就轻易地否定自己的人生,否定自己的功绩呢?
我认为,武则天这样做,并不是她因为身体和境遇的变化,做出了什么改变。实际上她一直是没变的。武则天其实是为了去争夺另外一个拳力。
(狄仁杰画像)
武则天要争夺什么样的拳力呢?
武则天当时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而且身体也非常衰弱了。对于她来说,尘世的生活虽然让她无限怀念,但也已经无可奈何了。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她特别关心的,就是自己死后的事情。
武则天关心死后的事情,其实早已开始了。当年她一直在究竟是立自己的儿子为接班人,还是立自己的侄儿为接班人问题上犹豫不决。有人认为,武则天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她为了避免她去世后,李周两家发生巨大的冲突,她不愿意这样的悲剧发生。实际上,这种说法把武则天想象得太美好了。当时只有狄仁杰真正明白武则天的心思。如果立侄儿为继承人,肯定能够让武周江山延续下去,但是却并不能保证自己死后,侄儿们会祭祀自己。如果立儿子们为继承人,则肯定能够得到祭祀,但不保证武周江山能够延续下去。在狄仁杰的一番话后,武则天最终选择了让儿子当继承人。武则天让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意味着,她那时候最关心的,是自己去世后的事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