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前1043年—前249年),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儿子伯禽,国都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
公元前256年,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楚考烈王所灭。
一、建国扩张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
1.国小力弱
鲁国刚建立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国。
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
但是,与其它战国七雄相比,显得非常国小力弱。
2.处在战国七雄齐,晋,秦,楚之间。
春秋时期,鲁国实际已经是积弱之国,其主盟不若齐、晋之强,地势不及秦、楚之大,然而诸如滕、薛、曹、邾、杞等国皆勤贽,修朝礼,小国亲鲁,皆因鲁乃周礼所在。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
鲁庄公十年春,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
鲁庄公采用曹刿的建议,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
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重获旧地,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
但是,随着周边各诸侯国的变法图强,鲁国的领土,渐渐被瓜分殆尽。
3.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民风谦逊、礼让、淳朴,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
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各国诸侯常常派人到鲁国学习了解周礼,使鲁国成为了有名的礼仪之邦。
鲁国与周礼的这种密切关联,使得鲁国形成了谦逊礼让的淳朴民风,同时也使鲁国国势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结语:最主要原因是处在战国七雄齐,晋,秦,楚之间,大国之间的争霸不断,虽然比的是人力,孔子等只代表文化方面比其它诸侯国强,但是在武力,财力,这方面要弱,拳利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你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拳利,得证明你的实力。
鲁国的历史其实很辉煌的,其乃是当周武王分封给弟弟周公旦的诸侯国,其爵位等级乃是公国,再加上乃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封国,所以其在诸侯中地位极高。
在西周初期,鲁国几乎就是诸侯国中执牛耳者,不仅封地大、人口多,平日里得到周天子的财物封赏也是最多的。当然,这也得益于鲁国自己争气,原本分封时鲁国的疆域并不大,“封土不过百里”,但由于当时鲁国地处东方边疆,周边是东夷各国,鲁国本身就是作为周王室的巩固存在,担负着开疆拓土的重任。那时的鲁国打遍东方无敌手,疆域扩展至“方百里者五”
所以在西周时期,鲁国一直都是周室强藩,以宗邦的身份帮助周王室震慑并管理东方,像什么齐国、曹国、滕国以及东方臣服周朝的诸夷,都要时常前往曲阜朝觐鲁君。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礼乐崩坏,鲁国的先天优势没有了。当然,此时鲁国依然还是春秋大国,在春秋早期,虽然实力不如邻居齐国,但也不算弱。周边小弟一大堆,甚至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
只不过,相比于齐国,春秋时期的鲁国进入到了一个不断败家的过程。
鲁桓公时期,由于后事安排得不好,导致三个没当上国君的儿子所代表的卿家与国君代表的公室开启了一个近三百年的争拳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