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当时的岳母还很年轻,又何来“老母年迈”之说呢。
4、“岳母刺字”之说存疑,很可能岳父对岳飞成长的帮助大于岳母
虽然岳母刺字的故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但是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对此却均无记载,就连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中也没有记录。
所以,有关“岳母刺字”的说法,也有可能是“合理想象”的结果。
不过,关于岳飞的成长,岳父的作用却是非常的大。岳飞出生后,岳父看到儿子聪明、乖巧,便特意为儿子请了老师教习经史、书法。虽说,儿子对文章和书法也很爱好,但对兵学却更感兴趣,并且在研读过程中,常常会有所领会。
所以,岳父非常支持儿子习武,并让他拜周同(小说中名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并达到了左右开弓的水平。
周侗病逝后,岳飞又拜陈广为师,主学刀枪之法。
又因岳飞生有神力,不到20岁时,便能挽弓三百斤(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武艺达到了“一县无敌”。
这时,岳父看到宋朝外患频发,于是慨然鼓励儿子报国从军,做个“为国尽忠、为国捐驱”的忠臣良将。同时,“岳母刺字”的故事又是岳飞为父守丧期间。因此,“岳母刺字”的故事很可能便是由此“演变”而来。
此外,根据岳父的家庭情况来看,岳母是否识字,还不好说,更何况“岳母刺字”呢。
所以,虽说史料中记载有“岳母抱着小岳飞坐到缸中躲避洪水”的说法,但无论从科学角度来看,还是从史料研究角度来看,都是不值得相信的。也因此,有人提出对历史的研究应持“批判、借鉴(继承)、负责”的态度。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