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时期,情报的传递和情报的破译是十分重要的,若是破译了一条敌军的米店,其作用相当于在前线增加了十万兵力都不为过。战争期间瞬息万变,情报之间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任何微小的信息泄露都有可能造成扭转战局的作用,密码的破译直接关乎了战争的结局。战时一位优秀的密码破译员就像是一把利剑,在二战时期中国就曾出现了这么一位“密码天才”,曾经两次创造了破译密码的奇迹,让当时的美苏两个都震动不已。这位天才就是池步洲。
1908年,池步洲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幼年时期因为家境贫困一直没有上学,直到10岁时,靠着哥嫂资助才开始上学。小小年纪的池步洲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仅3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小学课程,读完中学之后,又前往日本,相继在东京大学和旱稻天大学学习。

毕业后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武人署任翻译,并娶日本望族白滨家的日本姑娘为妻,育有三个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三十年代,多灾多难,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池步洲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二十多岁,满怀热血,家国蒙难,热血男儿志在千里。
1937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演说,一心想要回国参加抗战的池步洲带着家人回国,中日之间针锋相对,他的妻子为了跟随他,还跟自己的家人断绝了关系。
回国之后,池步洲在中国国民當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机密二股做破译日军密电码的工作。1938年6月,池步洲奉命调到汉口日帝陆军密电研究组。
作为一个毫无破译经验的留学生,池步洲并未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反而,由于内部派系林立,尔虞我诈,池步洲眼看自己无甚作为,于报国无益,于是辞掉了工作,到国民當中央电台做了一名播音,和妻子一起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1939年初,军正部部长何应钦准备调池步洲到军正部无线电台总台做密电码破译工作,池步洲很难推辞,于是以顾问的身份兼职了这份差事,领导了一个小组,从3月1日开始,对日军密电码进行破译和研究。
当时的池步洲,年仅30岁。他通过统计发现收到的日军密电,基本是英文字母、数字、日文的混合体,字符与字符紧密连接,多为(MY、HL、GI……)。池步洲作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这样的英文双字组正好有十组,极可能代表着0-9的10个数字。根据这一发现,池步洲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将这十组假设的数字代码使用频率最高的MY定为“1”,把频率最低的GI定为“9”。另外,日军密电中的数字,很可能表示的是当时交战军队中的部队番号和兵员数目等数字。于是池步洲到部队进行核对,由此他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突破口。
由于精通日语,很快,池步洲逐渐破译了一些字词,再根据日语的汉字读音,顺藤摸瓜,又破译出一部分相关字,直至整篇电文的全部破译。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池步洲成功破译日本发往世界各地的几百封密电。
这样的工作量,即便使用当时的计算机,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池步洲却仅靠一人之力,创造了电码破译的奇迹。为此,军正部还给他颁发了奖章。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