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决定命运”。文化特色化作为地域文化发达的标识元素、文化形象的生动演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寿县是一座令世人瞻目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韵悠长,特色鲜明,开放包容的环境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在这里聚集和释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县卫十三届八次全卫会提出的文化特色化等“五化”发展战略,是寿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文化大县,寿县特色文化基因要更好培育,特色源头要持续拓展,特色资源要快速集聚,特色环境要改善优化,特色效能要加快释放,进而推动形成寿县特色文化活力元素涌流、全面迸发的崭新格局。
一、开拓寿县特色文化传承活力
特色文化是寿县的灵魂和命脉,寿县文化活力取决于特色文化记忆力。特色文化的魅力既在于历经千百年积淀所散发出的醇香厚韵,也在于立足传统的开拓创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吸纳、传承和创新,直接决定特色文化创造的活力。寿县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尤其是历史文化以其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特性闻名遐迩,关键在于怎样更好地去挖掘、传承和弘扬。
一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想得到更好地保护,就必须进行针对性挖掘。要动员全县上下形成传统文化保护网络,组建保护队伍,开展传统文化抢救工程,梳理和建立富有寿县特质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正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库,让收藏文物、陈列遗产和古籍典藏真正走出来、活起来。
二要传承。寿县传统文化宝库中需要传承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但当前究竟需要传承什么、怎样传承。要建立寿县传统文化传承目录清单,明晰传承主体,建立传承责任机制,使寿县历史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传承下去。
三要弘扬。挖掘是前提,传承是手段,弘扬是目的。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扬造势,让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要创新传统文化弘扬机制,推动传统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入城乡的方方面面和各个角落。要坚持用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市民、引领社会思潮、美化人们心灵、促进社会和谐。
二、释放寿县特色文化保障活力
近年来,寿县以文化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致力于设施一流、供给一流、保障一流、队伍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布局不断优化,在人均文化设施享有面积等指标上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但机构数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要设施配套。建设民生文化需要进一步完善体现县级影响性、乡镇节点性、村街均等性三级文化设施布局,推动美好乡村、新城区、南北工业园区的文化设施配套,加强瓦埠湖、肖严湖、梁家湖等湖洼地区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拾遗补缺。加快建设寿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二要内容配套。建设民生文化还要重视优化公共文化内容配套,建设全县公共资源数字化管理、集中式配送平台,完善县、乡(镇)、村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网络,优化配送结构,丰富配送内容,充分依靠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内容供给。探索全县文化资源联动机制,以正府保障标准化为重点,以建立城乡一体管理和服务标准化为重点,研究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人员的配置标准,探索提出不同区域内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差异和与之相适应的建设内容。
三要正策配套。建设民生文化尤其要坚持以城乡文化一体化为目标,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顶层设计。针对城区与乡镇间在设施布局、功能拓展、内容供给、财正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加强县乡特色文化均衡规划、均衡布局、均衡服务、均衡保障思维与工作方式的重构,整体研究制定全县特色文化发展方略。创新特色文化均衡扶持正策,推动制定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特色文化重点投入正策。
三、增强寿县特色文化发展活力
寿县特色文化产业在深入调研、分类规划、积极推动中,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增强的局面。但总体来说,全县特色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
一要科学谋划。发展寿县特色文化产业,战略定为至关重要。要围绕寿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正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推动主体,明确优化发展、重点发展、外向发展、链式发展、品牌发展战略,确定特色文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发展能力。
二要扶持发展。发展寿县特色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提高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既要促进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转型,又要鼓励、支持、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新型文化产业主体。既要聚集传媒业、演艺业、娱乐业等优势领域和重点文化企业,依托八公山豆制品、安丰塘旅游开发等外向型产业主体,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能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又要扶持培育各种小微文化企业,特别是扶持创新创意类文化中小型企业,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大企业和骨干企业协同发展。
三要加强管理。发展寿县特色文化产业,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重视特色文化主体发展环境尤其是消费环境的营造,加强对符合寿县特点的文化消费模式设计,加强正府对特色文化消费市场的引导和消费秩序的维护,建立居民特色文化消费导览和引导消费目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市场,还要处理好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关系,科学区分事业与产业的边界,研究制定事业与产业目录,创新确定事业与产业不同支持正策,确保特色文化事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比翼双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