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腾讯娱乐记者前,靳东刚刚结束一个杂志的封面拍摄。“最近采访太多了,多到我已经深恶痛绝。”他脱下为拍摄而准备的质地精良的风衣,露出枣红色圆领毛衣,一屁股坐到摄像机对面,做了这番开场白。气氛变得有点尴尬,但他泰然自若。
如果不是《伪装者》和《琅琊榜》的热播,靳东应该正利用进下一个剧组前的“假期”在家带孩子。可现在,他已经连续一个月,每天在密集的通告之间奔波。他的微博粉丝量在半个月内从63万涨到了137万,并且第一次拥有了公司专门配备的经纪团队,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工作。
杂志拍摄是很早之前约的,已经“拖得不能再拖”,索性一并完成——反正也不多这一项任务了。入行22年,靳东还是没有习惯“拍大片”:拍戏时人是流动的,但拍照不一样,在规定的空间做规定的动作,任人摆布,他受不了。“事实上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些照片拍来做何用,只是觉得既然谈了这么久,大家希望我有一些图片出来,那我就配合一下吧。”
他也几乎从不翻看自己的“大片”,只有一次例外:2011年为某媒体拍摄的一组写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刊登,时隔一年,他跟摄影师要过来,发在了自己的博客上。他说,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摄影师给这组照片起的标题《演员,靳东》,他喜欢这个定为,简单,准确。
照片上,靳东穿着剪裁利落的灰色西装,除了身后白色背景布上映着自己和一丛竹子的投影,画面中别无他物,简洁得像是对他的一个隐喻:即使是最铁杆的粉丝,也只能历数他扮演的一个个角色,而对银幕下的靳东知之甚少。这是他多年来刻意为之的结果:“十年前我就说过,作为一个演员,你把生活中的自己隐藏得越深,观众才越有可能相信你所塑造的人物。”
但如今,他的过去、家人、爱好、日常生活点滴,通通被媒体翻了出来,反复追问,而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这一点——有人擅长将自己与这些因素打包,做成一个叫“明星”的商品,奉送到大众眼前,但靳东并不打算这样做。他抢在每一个记者开口前与其约法三章:“咱们还是围绕戏来谈吧,为戏做宣传是演员的义务和责任,戏以外的还是不要聊了。”
他觉得,这阵子的“火”很快就会过去,除了让更多人知道“靳”字怎么读外,并无更多影响。到时候,他就又能躲回一个个角色背后,做那个隐藏者了。“冲着胡歌来,没想到被靳东迷倒了”,这是靳东的新粉丝们津津乐道的段子。
提到这事,他有种好像占了什么小便宜似的愧赧,因为自己挑了最好的角色——“这个戏里能称我心的就是明楼了”。明楼表面上是打入汪伪正拳高人阶层的军统特工,实际上却是共.产當的地下情报员,同时还是家庭中的大哥、主心骨,坚毅、睿智又风流,三重身份纠缠在一起,复杂,难演,演好了却最容易出彩。 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