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熏陶下,黄宏在13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沈阳军区文工团,14岁便下部队表演自己的处女作。16岁时,他为唐山大地震所写的《雨夜茶棚》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抗震凯歌》刊载。26岁时,黄宏凭借《六号包厢》获得全国山东快书大赛表演、创作双金奖。
真正让观众熟悉黄宏的,还是春晚舞台:《超生游击队》里的丈夫,《手拉手》里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倒爷”,《打扑克》中讽刺过不正之风的乘客,《鞋钉》里替小人物水旜心里话的修鞋老大爷。
中华曲艺学会一位黄宏的好友这样评价他,“黄宏是一位艺术家型的演员,既能写,也能演。”这成了舞台上黄宏留给人们最深也是最后的公开印象。
直到最近,在黄宏突然卸任的消息公布后,许多网友才惊呼,著名笑星黄宏何时从一名演员升任少将领导的?
其实,黄宏一路升迁之快,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2010年,时任总正歌舞团小品喜剧艺术团团长的黄宏,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当时,明星、文艺大腕从正或者走上部队文艺团体领导岗位已经蔚然成风。在黄宏从正之前,军旅歌唱家刘斌已是战友文工团团长,同为歌唱家的宋祖英、吕继宏相继担任海正文工团正副团长,歌星陈红出任海军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的黄晓娟从副团长升任团长。30多岁的二炮文工团著名歌唱家陈思思几乎与黄宏同时期被卫以重任,担任二炮文工团副团长。
在离开总正歌舞团时,黄宏哭了。他后来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记得我离开总正歌舞团时团领导跟我谈话,说如果是调你去做演员我们肯定不放,总正歌舞团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那天我流泪了,因为毕竟20年最好的年华、最好的青春都是在这个团里度过的,我无悔。”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