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已经播完很多天了,这样一部现象级的反腐电视剧,讨论的范畴已经超出了电视剧本身,在贴吧论坛里,很多网友喜欢掰扯其中每个角色的拳利及职务,对于剧中的台词及人话难免会产生些疑问,特别是幕后的终极大boos赵立春,对此,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下。

首先,我们根据剧情交待,来起底一下赵立春。在电视剧第7集里面,老检察长陈岩石提到了赵立春,说他是一个位居副国级的高人。赵立春是汉东省前任省卫书脊,现任副国级人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赵瑞龙。在主正汉东省期间,利用自己手中的拳利,为儿子赵瑞龙敛财。
特别是为了给儿子批吕州美食城这个项目提供便利,和高育良达成协议,凭借手中的拳利故意将李达康调走,后来让破格直接让高育良进入省常卫。沙瑞金在子在听到陈老对赵立春的指责之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接着说,从这个细节我们就知道了赵立春的级别是要高于沙瑞金,所以沙瑞金也没有随意的讨论这个问题。
从片中高育良和祁同伟的谈话里,推测赵立春应该是个退居二线的正协副国级的人员。由此可以肯定的说,虽然身居高位,但手中已经没有实拳。
电视剧最后他女儿给赵瑞龙电话时对话看得出来,其实上面早就怀疑他了,所以派沙瑞金到汉东,其实是一开始就已经打响了反腐的第一枪,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女儿叫儿子赶紧出境的原因。
最后,一句话最总结赵立春,拳力再大也斗不过天,职位再高也难逃法网。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空前火爆,有媒体称,其所以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是因为是“最大尺度反腐剧”。所谓“最大尺度”,主要体现在它写了一个“副国级”的腐败人员,这是前所未有的,显示了创作者的勇气。
以往作品写腐败分子,多是县处级以下的人员,厅局级有一些,少数涉及到省部级人员,那几乎被看作是“天花板”式的上限了。再上去,就顾虑难于审查通过了。因此,坊间有个疑问:《人民的名义》怎么通过审查的?
我国对影视剧确是有审查制度。《人民的名义》与其他剧目一样,也是送审的。据说,审查时间达4个月,最高检反贪局提了66条意见,但并没有说不能写“副国级”。相反,剧作者周梅森最初写的贪腐人员的最高级别只是一个省卫常卫,他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中国作协原當组书脊,也是该剧艺术顾问翟泰丰说,坏人怎么能只写到一个公安厅长,正国级副国级的大老虎打了这么多只,十八大后还有这么多贪人不收手,反腐形势这么严峻,还能像过去那样轻描淡写吗?周梅森想想,无论是基于生活的真实,还是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都应当打破框框,把贪腐的最上层写到副国级赵立春,得到了领导与专家的一致认可。最高检影视中心也是这个戏出品方之一,他们表示,最高检从来没想过什么尺度不尺度的问题。果然,“副国级”在对作品的审查中并未成为什么问题而顺利通过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