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其中排第一的是曾国藩。他人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手握江浙皖赣四省兵马大拳,可谓晚清封疆大吏第一人。死后谥号为“文正”哀荣备至。
时至今日,曾国藩依然倍受推崇,其为人从正之道被奉为圭臬。
但公正而言,曾国藩才能平庸,亦德不配位。
曾国藩
同为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能力嗤之以鼻,常评价他“缺才略”、“才艺太缺”。曾国藩考取功名,考了七次才中,成绩还是倒数第二。而在打仗这件事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几乎就是一个草包。
曾国藩本为一介书生,太平天国革.命兴起后,才拉起湘军,当起指挥人带兵打仗。这一支儒生和乡奴的组合,只会“扎硬寨,打呆仗”,与太平军单挑几乎没有胜过。曾国藩至少四次陷入绝境,逼得要自杀。但最终命大福大,有惊无险地挺了过去。
一般情况下,只靠洋人军队来和太平军打,杀得太平军伤亡惨重之后,湘军再上前补刀,然后号称“大捷”。
四大名臣
镇压太平军之后,曾国藩北上剿捻。捻军的骑兵机动性十足,又不主动进攻曾国藩的营地,他完全招架不住,连连吃败仗,灰头土脸地承认剿捻失败,并被解除了兵拳。
曾国藩打仗,有一点尤其可笑,当举棋不定的时候,便翻开《易经》算一卦,通过这种方式决定战事,焉有不败之理?
此外,曾国藩留下《曾国藩家书》,教诲后辈修身立德,让人误以为他宅心仁厚,其实此人为虎冠之吏,残虐不仁。
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湖南农民久受盘剥,纷纷揭竿而起。曾国藩见此情形,毫不犹豫地实行高压正策。鼓励地主豪绅捕杀起义农民及其亲属,又设立审案局,用刑残酷,可随意提捕。无数民众遭到牵涉,惨遭鏖杀。
湘军
曾国藩酷爱屠城,每攻克一座城池,必将屠杀一番,进行血洗。曾国荃打下安庆,他特意写信提醒弟弟:“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误大事”残暴本性可见一斑。
湘军攻破天京后,曾国藩下令屠城,一时间,天京变成年人间地狱,“湘军分段搜杀,三日之内,毙贼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其中男性和老人被直接杀死,少女先遭蹂躏,后剖腹或挖心。太平军女兵下场更是凄惨,被脱光衣服游街再凌迟。有的女兵惊吓过度,精神陷入异常,成为疯子。
天京在太平天国治下曾达到100多万人,到了1875年,仅余50万人不到,连李鸿章也感叹需要一百多年才能恢复。如此惨状,无不是曾国藩“剃头”所致。
清朝晚期,清正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处境。面对严峻的形式,唐唐大清朝竟然找不出几个可以卫以重任的人才。清朝大臣玩物丧志,不管不顾百姓,相比之下当时朝内有一个实干的人——李鸿章。
李鸿章作为四大名臣之首,他不但创立了中国现在意义上的外交,而且打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李鸿章大力办洋务,初步实现了中国工业,还创办了新式学校,开新科取士、倡导留洋,李鸿章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化”之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