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不大,生人却容易迷路,里面还有许多危险,你还是回吧。”本以为她是要给什么建议,没想到老人的语气却淡漠得很。
少年怔了怔,看着老人越过自己,步形稳健地朝村子走去。
暮色四合。
陈旧的木桌上干净无尘,灿金的余晖缩回一寸,一盏茶便代替了它的位置,白瓷墨液,煞是好看。少年点头道谢,端起来,微微皱眉,心想大概是苦后甘之味,正待细品,不曾想入口便是味淳香清。
就如雨后的山林气息。
泥土被滋润出深褐色的颜色,沾水的花叶伸展出秀美的身姿,引来蝴蝶环旋亲近灰熊抖开湿润的兽毛,又是另一场细雨纷飞,爬虫小兽张皇逃跑。
还有百灵鸟、黄莺、野麻雀……一缕清香,便轻松勾起那些令人怀念的回忆。须臾间杯便空了,那清淡的气息不知为何也猝然消逝,少年有些愣怔,心底忽就生了一种物非人也非的空茫与悲凉。
“这茶的余味确实短,饮之时你便该珍惜。”老人的眉目其实是温和的,疏离之时尚不足拒人三分,笑时便慈祥非常了。
见她又要给自己倒茶,少年才回过神来,站起身子接过她的壶,扶她坐下。
“老奶奶,听你这么说,这山,是保不住了么?”
性情本为宽和的老人对外来人表现出拒绝,在他千求百央下才打开门,是有缘由的。
这村叫幽篁村,并非因植竹多,而出于屈原的九歌中的《山鬼》。这村与这山,和这《山鬼》,都有莫大的关系。
其实幽篁村在很久的以前是叫山鬼村的,后来又改叫山神村,只因当时的祖先十分喜爱屈原。少年暗想,倒是十分有缘。后来民国不许有怪力乱神之讲,这村便又改名了,只是山还是叫神山,因为无伤大雅。
这无伤大雅是当时的村长给上级领导说,在村民的心目中,是绝不可改,改之犯神。他们信山神之说,山不受侵,山神之力,便可保山脚下村子的平安。
这可不是封建迷信吗?但就稳定民心,保护山林来讲,未尝不是好事。少年微笑点头,老人见他无排斥之心,便继续讲。
古时候,人们敬畏大自然的力量,便会定时杀猪宰牛等,以此献祭神明,求得一方平安。对于山神,人们也一样。于是在战争时期,就倍加使接触了新思潮的年轻人抵制了。
信奉山神之人,已流失了重要的年轻一代,大兴木业,便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因为建设家园、制造武器,树木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其实,百姓流离失所,山野生灵何尝不是如此?国破山河不在了,水土流失、野生动物被大量掠杀,自然界所受到的创伤不比人类轻。
“老奶奶说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吧,那时国家尚待建设……那神山,是怎么挺过来的?”
老人神秘地微笑,“因为,山神出现了。”
那就又是一个传说了,少年若有所思。
每逢施工,便有大批的山间野物出现阻挠。这当然意料之中,那时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还很薄弱,想着反正不是人,该杀的就杀了。但诡异的是,那些动物狡猾如训练有素的士兵。更有传闻,一个神秘女子常出现其间,领导群兽,美貌无双,似是山野之灵,山神现身的传言溃散军心,不久这事便被搁置了。
但神鬼之说在今天,还怎么能敌过青年人发展家乡的雄心呢?
神山属正府与幽篁村的人共有,既然有开发商能拿到正府的批准,那么村民们拿钱住城,走出这破落的山沟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可老人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此感到开心。她讲完时,大概是口舌干了,这才想起没有给少年倒茶。
杯空,老人的话更增添一层莫名的怅惘。
“终究是老了。”她似叹似笑道。
一夜无眠。
规划、建设,昨晚村长儿子谈说到三更的豪言壮语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月色入户,还未将到黎明,披衣,踏露,少年走到了那老人话中的神山前。
高林灌木均是黑魆魆的一片,他自是不敢上山,只是站在这里仰望,心中便已感想颇多。风、雷、雨、电,古人无法解释诸如许多自然现象,于是敬畏自然,传水旜富具神秘色彩的鬼怪神论,今人相信科学,将其斥为迷信,敬畏之心消减不少,却是自比为万物灵长。
虽然现在有不少人知晓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但这“不少人”,相对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程度之深,相对于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实在是太弱小了。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