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有时会来擦皮鞋,我跟着出门,就站在一旁。那时候很尴尬,我不知说些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坐在小凳子上,佝偻着腰,认真地擦着。他黑瘦的手握着毛巾飞快的来回动着,像织布时翻飞的梭子。还有一块旧烂的海绵,总是泡在水里,他倒是弄得很干净,海绵被揉搓得褪色了,露出一种浅浅乳白色。我有时看到会想要去伸手摸一摸,试探一下它是否如我想象中的柔软,但我又很怕弄脏我的手,而且爸爸看到了是会呵斥我的,他不准我动别人的东西。
我常常在傍晚放学后到那儿去逗留片刻,背着小小的书包蜷在小凳子上。我喜欢看他修鞋,很肃穆慎重的神情,小心翼翼地动着各种鞋子。他黑瘦的手在那时看起来很有力量,是干枯的柴忽然被注入了一种力量,立刻复苏了,变成了遒劲的青枝。他修鞋的时候很少说话,于是我也就只是坐在一边默默地看,时间太久,我也怀疑他是否根本没有在意到身旁的我。而门卫室的阿姨总是会笑嘻嘻地说:“这么认真,要跟着学艺哟?”我尴尬地低下头,兀自笑笑。
有时候鞋坏了,我也会拿到他那儿去修。他总是不收我的钱,但是姑姑知道后便说我,一定要让我把钱拿给他。后来我每次都拿出钱给他,他推推让让的,最后收下了那几块钱。他把钱随便地扔在了木箱里,然后低着头摆弄自己的器具。他的表情有些僵硬,我又疑惑又尴尬,只好走了。后来我很少在他那儿修鞋了,我有时会学着他的动作自己将脱胶的鞋底粘好,有时便索性丢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上完美术课放学,回家路过时我便将那幅画递给他看——画的是几块西瓜,颜色很鲜艳。他看了看,微微蹙眉,便指着画絮絮叨叨起来,但是却没有一句夸奖之类词语。我不是很高兴,夺走了画,一言不发地走了。我没有去看他的表情,只是攥着画愤愤的走了。我并不觉得这幅画实在有那么多可挑剔的地方。而后几天我都不悦,上学放学都故意绕着道从后门走。
我忘了后来又发生了些什么,忘了我最后究竟有没有再在哪个角落驻足过;我能记起的有关他的事,只是一些残碎的片段,没有任何线索,没有任何规律,却又好像还在默默地发生着。
搬家的时候,我把画弄丢了。想想也很遗憾,如果那画还在,也许我可以再看看,可以弄明白那时他说的那些。我回忆我使劲踏步走时的骄傲与戾气,也想起他那个微笑,但我也不记得那是在什么时候了,在我赌气走了以后还有么?我渐渐地相信了他,我想那幅画或许是那么不完美的,只是在心里记住了,没有机会去验证。
他不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而这却并没有给我什么影响,我想对他来说亦是如此。我们的记忆停留在此,只是反复去播放以前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后来我认识了很多这样的人,被我称为朋友,但在生活不再交集时无一例外地被记忆的洪流卷走。
一次回家,看到角落里霓虹绚烂的游戏机灯光,不禁询问起他。
“你说谁?”门卫室的阿姨停下了倒水的动作。
“就那个,以前在这儿擦皮鞋的…”
她皱着眉歪着头,想了很久。
“哦,他呀…”她扯开嘴笑了笑“早死了。”
“死了?”我有些错愕,“什么时候的事啊?”
“嗯……前年了……好像是得了什么癌,治都没治……死在家里的……他又没有什么家人,还是一个远方的亲戚给收的尸……”
我听她说了很久,后来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她还提起我曾今在角落里看他修鞋的事。
“可怜啊……”她终于停下来,撇撇嘴说这句话,然后啧啧地端着空空的水杯走进门卫室。
但是她的语气和神色之间并未流露出一丝同情;她在说一件与他毫无关系的人和事,我也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听这些饭后闲谈。
但我心中却还是被牵动了一下,我想起他在这个城市里的孤独与失落,或许还不仅是在这里——他没有家人,只有在他死后来争着献殷勤的远方侄子,他们争夺他用尽毕生全力购下的不菲的一套房。那是他在这个城市的家,是他承载孤独与欢乐的容器。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