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个进言的朝臣,则直接介绍了豊朝与丹蚩之间的形势。因为高显在西境养寇自重,才让丹蚩人剽掠西北边境村落的时候,如同蝗虫过境。皇帝就算是不知道这件事,也应该明白,民怨沸腾,是在撼动豊朝的根本,他无法忽视。
皇帝道,“忠王,你有何意见?”
忠王回答道,“圣上,此次刺杀,绝非是丹蚩人临时起意,应该是太子出发前,他们就有了周密的计划,足见丹蚩人早有反意,如今他们一定囤积了大量兵力,准备与我豊朝公然开战。”
皇帝为什么没有先问高相,而先问忠王呢?这是因为,皇帝已经在皇后那里刺探过高相的底细,再加上皇后最近那么焦心李承鄞的下落,皇帝基本确定,此事与高相无关。于是,皇帝试图来试探忠王,假如忠王祸水东引,建言要发兵攻打丹蚩,那便说明,宣德王便是刺杀太子的幕后黑手。
不幸的是,忠王完全落入了皇帝的瓮中,他还自以为自己很聪明,来糊弄皇帝,说什么丹蚩人提前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好刺杀太子,这实际上是在说,他和宣德王提前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刺杀太子,再嫁祸丹蚩的。
忠王说完后,摄影导演立刻给了皇帝一个沉思的镜头,暗示了皇帝的心思。皇帝也明白,虽然宣德王可能真的是杀了太子再嫁祸给丹蚩,但丹蚩也不叫冤枉。毕竟,丹蚩的反心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丹蚩剽掠边境村落,惹得民怨沸腾不说,只怕还要进攻中原,威胁他皇帝的宝座,皇帝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宣德王在忠王进言后,及时加了一把火,说道,“父皇,儿臣愿领兵前往,将丹蚩人赶回焉支山以外,从此不再过境,也为我皇兄报仇。”
皇帝听了宣德王的这番话,自然也明白,宣德王是和忠王商量好了,前脚杀了太子嫁祸丹蚩,后脚就追随太子的脚步去西境建立军功,还打着为太子复仇的名义,实际上却在谋求东宫太子之位。如此假仁假义,惺惺作态。
和宣德王那个杀人凶手相比,李承鄞和裴照对被刺的太子的感情,就真挚多了。
裴照回忆了很多太子、李承鄞和自己幼年时无忧无虑的往事,又补充道,“直到大皇子成为了太子,眼看着他,越来越沉默,笑容也越来越少。”
裴照是在可惜,那么宽厚良善的皇长子,竟然因为太子之位而郁郁寡欢,甚至最后横遭杀身之祸。同时,编剧在这里暗示,登上太子之位的李承鄞,也必然如同当初的李承稷一样,越来越沉默,笑容也越来越少。因为沉默,他痛失了小枫,因为郁郁寡欢,他绝不愿放弃小枫,最后把小枫逼死了。
李承鄞咬牙道,“兄弟情,是割不断的!皇兄,承鄞发誓,一定为你报仇。”
难道李承鄞他不知道丹蚩是被嫁祸的吗?明明高相此时是知道的啊!这是因为,高相他是一个“只问利害,不问是非”的人,他一定会顺了皇帝的意思,还要帮着李承鄞趁机建立军功,以登上太子之位。所以,李承鄞在身边人的蒙蔽下,犯下了他与小枫不得善果的最大罪孽——他亲手杀了小枫的阿翁,铁达尔王。这,就是李承鄞想要成为太子,而不得不与小枫分离的命运。
Music-一眼万年-S.H.E
泪有点咸有点甜,你的胸膛吻着我的侧脸,回头看踏过的雪,慢慢融化成草原。而我就像你,没有一秒曾后悔。
爱那么绵那么黏,管命运设定要谁离别,海岸线越让人流连,总是美得越蜿蜒。我们太倔强,连天都不忍再反对。
深情一眼挚爱万年,几度轮回恋恋不灭,把岁月铺成红毯,见证我们的极限。心疼一句珍藏万年,誓言就该比永远更远,要不是沧海桑田,真爱怎么会浮现。摆渡过斜风冷雨,春暖在眼前。
高三一开学,班里就多了几张新面孔,不用问,是复读生。他们一副过来人的样子,从容而淡定,倒是让我们这些应届生无形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悄悄观察了这几张新面孔之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个叫宋爱国的复读生身上。他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左右,穿着一身灰色的工作服,关键是他的长相,虽然很普通,可一看就是饱经沧桑,至少也得有三十岁了!
为了鼓励我们奋发图强,老师经常会举出一些反面例子来刺激我们,比如,谁谁高考考了五年都没考上,吓得我们惶惶不可终日。难道这位就是传说中考了很多年都没考上,依然誓不罢休的高考钉子户?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