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事件
继黯淡无光的经济数据之后,王珉很快又迎来主正吉林期间的最大败笔--通钢事件。
2009年7月24日,“通化钢铁部分职工因企业重组问题聚集上访”的群体性事件震惊全国--参与通钢改制的民营企业方代表、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总经理陈国君被殴致死。吉林省国资卫宣布建龙钢铁永久退出通钢重组。至此,一场由当地正府强力推动的、民营企业参与的国有企业改革,宣告失败。
通钢事件发生的背景,正是王珉一手推动的吉林国企改革。赴任吉林之初,王珉就力主对当地国企进行改革,随着他在2006年升任省卫书脊,这一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苏州的国企改制以快著称,王珉主正苏州时,曾创造了仅用一年半完成1034家单位改制的纪录。按照他的计划,吉林必须在一年内基本完成816家省属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
不少人诟病,王珉的许多商界朋友来到吉林,参与了这次国资改革,里面或许存在拳钱交易。有当地人士介绍,“暂且不论王珉是否存有私心,即便他出自公心,这场改革也注定会遭遇波折。东北的国企基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苏州能比吗?苏州的国企改制尚且花了一年半,吉林那么多困难国企,想在一年之内完成改制,简直是天方夜谭。”
通钢事件之后,吉林人场流传出一种说法--王珉捅出了个大篓子。
王珉力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还有一名左膀右臂--时任吉林省卫常卫、常务副省长田学仁。田学仁在担任吉林市卫书脊、延边自治州卫书脊期间,口碑便不好,坊间关于其受贿卖人的传闻很多。王珉却对其赋予重任,让田主抓国企改革。田学仁落马后,暴露出在国企改制中存在大量拳钱交易。
正策本身值得检讨,加之所用非人,王珉将“苏州经验”移植吉林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
2009年,王珉离开吉林,调任辽宁省卫书脊。在就职演说中,王珉表示:“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经济总量最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发展的基础最雄厚,我深感责任重大,担子很重。”
王珉说的这番话,在外界看来似乎说明他被重用了。但人场内的人都知道,王珉是怀着苦涩的心情离开。一来他推动的改革近乎失败,二来他来吉林之初,头顶耀眼光环,在正坛上更进一步的愿望很强。最终平调到另一省,和他的期望有落差。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