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王浩回应: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不存在“泥沙问题”。
王浩表示,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泥沙问题”是“无稽之谈”。他解释说,长江本来含沙量就很低,每立方米约为1公斤。汉江又是长江最大支流,比长江的含沙量还低。特别是近年来,陕西安康、商洛、汉中等地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使得汉江含沙量再次减少。
“汉江汇入丹江口水库后泥沙会进一步沉淀,再加上中线工程取水口是从水库表层取水,而输水渠道都是混凝土衬砌,最后进入水渠中的泥沙可以说‘极其少’,水很清澈,根本不存在泥沙淤积的问题。”
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全线也采用全封闭立交设计,不与沿线河流、沟渠等发生关系。总干渠两侧还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并进行生态建设,确保沿线河道泥沙不进入总干渠。
质疑3
半道结冰会影响南水北送?
回应:冰期输水问题已制定应急预案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全长1000多公里,沿途气候差别很大。冬季往寒冷的北方送水,是否会“半路结冰”影响江水北送?该网文推断,在每秒0.1米的水流速度下,输水渠道将降温到冰点,接触空气的水面会首先结冰,使水无法流至北京。“整个渠道的水基本停止流动,冰冻成一块,胀坏渠道、涵洞、渡槽,彻底破坏工程。”
王浩表示,国家已充分考虑冰期输水问题并制定应急预案。他说,冰期输水是南水北调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水力学问题之一。“国家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时就专门研究了冰期输水的问题,针对结冰期、冰封期、化冰期三个阶段输水都做了详细论证和充分预案。”
“比如在结冰期我们会适当加大水的流量,让水位高一点,冰盖在上面,而下面则有足够空间走水,有很详细的措施,专门经过国家论证并验收通过。对冰坝、冰塞等紧急情况也都做了应急预案,比如通过拦冰索等除冰设施,保障沿途水流通畅。”王浩解释说。
对此,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也能输水运行,只是会受到河南安阳以北明渠段水流表面结冰影响,输水能力会降低到正常情况的60%,但不会因结冰而影响南水北送。央视网消息:来自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消息,通过实时监测显示,到9号中午12点,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相当于700个西湖的水量。京津冀鲁豫等地区受益人口超过一亿。截至目前,工程平稳运行,通水以来,中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以上,接近一类,东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实现通水,工程从江苏扬州抽取长江水,一直输送到山东胶东和鲁北地区;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实现通水,工程自丹江口水库取水,经河南、河北流向北京、天津。
通水几年来,受水区的生活、生产以及航运、生态等供水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地下水开采量压减8亿多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极大地改变了北方城市用水短缺的状况。
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由过去的10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城市供水当中有70%用的是南水,天津全市14个行正区市民都喝上了南水。
随着各地配套工程的完善和用水规模的增加,预计到2020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每年将具备基本接纳水量180亿立方米的能力,是现在的4倍。(央视记者 周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