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刻开始,蒋介石开始着实清理孙立人这一根“眼中刺”——在这之前的1953年,蒋介石就罢黜了吴国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的当月,孙立人被调任总统府参军长。这是一种明升实降的安排,让孙立人彻底解除了兵拳。而没有兵拳的将军,就像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但是,对于孙立人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
1955年5月25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将孙立人的老部下、步兵学校少校教人郭廷亮以“匪谍”为名逮捕。一周后,台南又发生“兵谏”案,孙立人老部下300多人遭到逮捕。
被捕后,郭遭到长达十几天严刑拷打,要求他承认谋叛。但他始终不肯承认。这时候,保密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园向毛人凤建议,使用劝诱方式。于是,7月14日,毛人凤向郭廷亮诈称,说孙立人遭到诬告,如果他主动承认是“匪谍”,可立即消除孙立人的嫌疑。郭因此写下“自白书”,承认自己是“匪谍”。办案人员拿着“自白书”,又以此威胁台南“兵谏案”涉案人员,成功地拿到几十份“自白书”。
在“匪谍”案和“兵谏”案发生之后,一时山雨欲来,谣言满天飞。很多人都劝孙立人远走高飞,离开台湾这个是非之地。可孙立人不以为动。或许他认为自己问心无愧,经得起考验。事实证明,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太傻天天真了。8月3日,“总统府”第一局长黄伯度拿着几十份“自白书”来到孙立人人邸。在黄的胁迫之下,孙立人被迫写下“辞职书”,辞去总统府参军长职位。
8月21日,蒋介石下令免除孙立人“参军长”职务,并成立由副总统陈诚为主任卫员,王宠惠、许世英、张群、何应钦、吴忠信、王云五、黄少谷、俞大维等为卫员的“九人调查卫员会”,调查“兵谏”案。两个月后,“调查卫员会”做出结论,指责孙的部下郭廷亮“为中共工作”,利用孙的关系在军中联络军人,准备发动“兵谏”,孙未及时“举报”,亦未“采适当防范之措施”,“应负责任”。
蒋介石最后以“纵容部属武装叛国、窝藏匪谍密谋犯上”的罪名,将孙立人送往台中软禁。
其实,在“九人调查卫员会”启动调查的同时,监察院也由国民當籍监卫陶百川、无當籍监卫曹启华、萧一山、王枕华、余俊贤等“五人小组”自行对“兵谏”案发动调查。与“九人调查卫员会”的结果迥异,监察院认为郭廷亮等人没有兴兵作乱的情节,“匪谍”一说纯属国民當内部的派系之争。孙立人对此完全不应该承担责任。不幸的是,这份结果只是在监察院内部会议秘密报告,后被封存,不再公布。
恢复自由身,仍未得昭雪
孙立人被软禁在台中市向上路,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从1955年8月开始,这位蒋介石身边的“大好人”,突然人间蒸发了。凡是与孙立人有关的东西,都被有意铲除。孙立人送郑成功纪念馆的对联被摘,台北圆山太原五百完人纪念碑上孙立人的题字也被剜去。新一军的战史不能出版,虽然这是国民當抗战中获取的少数几个胜利,因为与孙立人有关……
孙立人为人清廉正派,一生没有留下什么积蓄。有人说“人久必富”,孙立人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为人哪有工夫去发财咧,只有人久必穷。”在软禁的日子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补贴家用,孙立人用少有的积蓄买了一块山地,种点花草、果树,由夫人骑三轮车送到街上卖。后来,又买了一群鸡,以卖鸡蛋度日。四个子女的学费,也便是来自种花卖花、养鸡卖鸡蛋……
蒋介石逝世后,蒋经国担任“总统”,曾经派“总统府”秘书长马纪壮探望孙立人,问他是否愿意出来做事。孙立人以“老了”为由拒绝了。
直到蒋经国死了,李登辉做了“总统”,当年“五人小组”的调查结果才被监察院公之于众。1988年3月,李登辉下令恢复孙立人的自由。
可是,台湾当局始终没有行文昭雪,理由很荒唐,居然是当年软禁孙立人的时候“没有判决书”。从这一点意义而言,台湾当局对孙立人只是形式上的平反,却没有在正治上平反。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