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初的中日关系,也正逢“蜜月期”。在友好的气氛中,双方拟定了打捞计划,日本主要认领遗骨,其余沉船物资多由中方处理。
于是,中国正府举大力,在军方和交通部的通力配合下,加上美国方面的技术支持,开始了为时三年的打捞工作。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超越空气潜水极限深度、海域流速最急、军地联合规模最大、打捞时间最长的一次打捞工程作业,甚至在世界打捞史上,也属于相当罕见的案例。
最终,中方共捞起了锡锭、橡胶、水银、铌钽、云母、光化玻璃等物资共5418吨。其中还包括了大量从伪满洲国和华北地区掠走的中国文物。
陆续打捞出来的遗骸,中方也非常妥善的送还给了日本相关部门。
另一种说法认为,那些文物中,藏有“北京人”头盖骨。但对于这种推测,人方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证实,仅仅流传于民间而已。
而大家拭目以待的传说中的“40吨黄金”,真的是一两都没找到。
结果,就有一些言论认为,中国当年就是被“黄金”的传说给“忽悠”了,才下大力气打捞。最后得实际获利,连付成本都不够,只能安慰自己借此机会锻炼了一批深海力量。
其实,那些物资的一部分仍具有非常明显的利用价值,而这次行动对于我国深潜和打捞的团队培养和技术锻炼也属于相当难得的机会。更有像阿波丸号这种核爆炸前的二战沉船,它们的用料不带有“背景辐射”,非常适合制作医疗设备和一些精密的航天设备,这方面的价值,也堪比黄金了。
接着,咱们再看疑点2.阿波丸号的沉没是否属于“误击”。
沉船后日方认为,“阿波丸”一直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并全程悬挂了国际红十字旗。因此,这是一次蓄意的攻击行为,美应该赔偿日方一切损失。
美方的解释是,由于浓雾笼罩,能见度几乎为零,据声呐显示的信号判断,这就是一艘军舰。因为同日美潜艇刚攻击过日本运输船,所以当时的判断是日军正要对自己施以报复。
那边,已经在战败边缘的日本态度非常强硬,完全不认可美方的解释,并向美国提出索赔要求——赔偿现金72万美元(现在看好像不高,但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并补偿日本同类船只以替代“阿波丸”。
然而....在讨价还价声里,随着原子弹的两次巨响,太平洋战争宣告结束,日本迅速从美国的敌人变身成了“小弟”。
再往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于1949年宣布正式放弃因“阿波丸”被击沉而产生的各项索赔要求,并自掏腰包抚恤了死难者家属。
甚至连事故第一责任人,“皇后鱼”号艇长拉福林上尉也则因“阿波丸”违约装载战略物资而免予军事法庭起诉。后来他一直做到了美国海军司令。
毕竟,这时的日本对美国只剩下了一个态度——“老大,你开心就好”。
至今,对于阿波丸号到底是不是“误击”,七十多来,美日两国都不愿多做评述,想必未来也很难水落石出了。
最后咱们再讲讲疑点3.为什么三枚鱼雷下去,三分钟后,体量不小的“阿波丸”就直接沉底了。是不是日本为了防止物资和财宝流入敌手,主动安装了“爆炸自毁装置”?
正常情况下,作为一个万吨巨轮,它沉没的速度确实有些快的不合常理,再加上拉福林上尉的报告中对于落水者拒绝营救的描述,往往让人们认为,当时的日本肯定在“阿波丸”上隐藏了什么“阴谋”,正是为了掩盖秘密,才选择了集体自杀。然后,就又扯上了传说中的“40吨黄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