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军事资讯

苏57算隐身战机吗 苏57隐身能力差在哪里

时间:2020-11-12 14:34:55  

   如果苏-57真隐身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吐槽了;

  一型武器装备的技术取舍,通常是根据自身需求和对未来作战环境的设想而考量的,苏57也是如此,但是俄罗斯在PAKFA“未来前线战斗机项目”(也就是诞生苏57的项目)的研制过程中对未来空战环境的设想出了偏差。

  PAKFA项目诞生于上世界八十年代末,是前苏联为应对美国ATF(F22)而研发新一代战机项目,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取代米格-29与苏-27战机。

  为此米格设计局与苏霍伊设计局相继拿出了自己的初步竞标方案,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米格1.44与苏-47“金雕”,但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PAKFA计划受到了冲击,不得不将该计划推迟。

  ▲其实从米格1.44和苏-47金雕的气动结构就可以看出来,最开始俄罗斯的两大设计局在俄罗斯未来战机的设计思路上就选择了重机动而轻隐身的道路。

  而俄罗斯之所以会在PAKFA项目上,选择重机动轻隐身的技术思路,其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俄罗斯对未来空战环境的错误理解

  俄罗斯对未来空战的思路与美国不同,美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与美国各主要航空企业在各类隐身验证项目上取得成功以来,美国就逐步将未来空战的作战环境设想为以精确打击武器为主要手段,隐身超视距打击为主要需求的作战环境,所以美国的五代机项目,无论是诞生F-22的ATF计划、还是诞生F-35的JSF计划,都在战机技术指标确定的一开始,将隐身能力作为未来战机技术的第一需求,战机是主要围绕隐身这一需求而设计研发的。

  但是俄罗斯与美国恰恰相反,由于过去前苏联在米格-29、苏-27等四代机在超机动敏捷性上取得的成功,俄罗斯难免不将这种“传统”继承了下来。

  而根据俄罗斯对未来空战的设想,如果利用先进电子战技术在远距离外干扰敌方战机雷达/导弹,使其不能在远距离锁定自己,同时利用自己优秀的超机动能力,在远距离外躲开敌方战机的打击,那么当拉进到近距离内,PAKFA就有可能在超机动的加持下利用优秀的敏捷性取得空战优势。所以俄罗斯PAKFA计划就将主要的技术指标当在了“超机动”上,而“隐身性”则相对滞后。

  ▲俄罗斯新千年复兴PAKFA计划的技术招标中,“隐身性”只排在九大技术需求的倒数第二位,仅强于“短距起降能力”。

  在PAKFA原型机T-50首飞后,苏霍伊总经理与苏霍伊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曾多次强调T-50的超机动性,但是对该机的隐身性则一直闭口不谈。

  其次,错误的技术跟踪

  由于前苏联/俄罗斯一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第一“假想敌”,同时PAKFA计划又相对美国TAF计划落后,所以俄罗斯对美国F-22、F-35的技术跟踪,就成为了后来苏霍伊在研制苏-57的主要技术依据。

  但是在这方面,前苏联/俄罗斯又犯了巨大的错误,根据PAKFA总设计师“亚历山大.达维登科”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美国F-22的正面雷达截面积(RCS)足有0.3-0.4平方米左右,要比现在所有国内外航空拳威估算的F-22RCS高出一个数量级。

  所以达维登科在设计T-50的时候,很可能也是以此依据,认为在五代机中隐身性能并非绝对主要的,只要根据F-22那样RCS达到0.3-0.4平方米或者低于一平方米就可以了。

  ▲根据苏-57的气动布局情况看,无论是正面可见发动机叶片的直通进气道、凹凸不平的机腹下表面还是进气道前缘的百叶窗结构,苏-57都不像一款隐身战机该有的样子。

  当然,在俄罗斯方面看来苏-57的隐身与否并不影响其是全世界最先进五代机的地位,就在今年11月11日,俄罗斯红星电视台还播出了一部关于苏-57的纪录片《从T-50到苏-57》,在这部纪录片中,红星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苏-57的主要设计单位与研发企业,当采访到苏霍伊集团首席开发人员“米哈伊尔.斯特雷茨”时,他是这么说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