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925年,奉系控制北京正府。刘湘暗中联络张作霖、段祺瑞,请他们搞走杨森。张段认为杨森亲吴佩孚,是个大患,便以中央的名义调杨森到北京任职。杨森不傻,知道这一去必然是被软禁,于是他就不去。但他不去,又违抗了中央命令。因而刘湘便抓着这个把柄,联合贵州军阀猛攻杨森,最终把杨森赶下野。
九、1926年,由于贵州军阀与刘湘因为利益闹掰,于是两拨人火拼,打成僵局。川军中的二线军阀邓锡侯、田颂尧等人为了破局便电邀杨森回重庆主持大局。刘湘见自己势单力薄,赶不走黔军,便也同意和杨森宣布和解。最终刘杨联手,赶走了黔军。
十、1927年,川军集体投靠国民正府,并加入国民當。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文辉等七人均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军长。但没过多久,国民正府就分裂了。蒋介石为了搞垮武汉国民正府,就电令杨森攻打宜昌。结果杨森被叶挺打得惨败亏输。
十一、1928年,吴佩孚逃到重庆避难,得到杨森庇护。刘湘、赖心辉、范绍曾、吴行光等人为了不被杨森那个猪头牵连,便组成联军打垮了杨森。之后,刘湘奉蒋介石的命令在四川主持裁军。赖心辉、李家钰等人为保住地盘,便联合杨森一起倒刘。但刘湘如战神附体,把他们一锅端了。
十二、1929~1930年,李家钰、杨森等人见惹不起刘湘,便又一次联合,准备在刘湘堂叔刘文辉身上找回场子。结果他们又被刘文辉打的丢盔弃甲。到这里为止,四川除刘湘和刘文辉外,其余的中小军阀都不成气候。
▼中为刘湘,右为刘文辉
十三、1931~1933年,刘湘与刘文辉各自寻找后台。刘湘找到了蒋介石,刘文辉则找到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后来蒋介石打赢中原大战,刘文辉失去靠山。刘湘则在蒋介石支持下,与刘文辉决战。
这一战是川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混战,最终刘文辉战败。但刘湘顾念到叔侄之情分,没有赶尽杀绝。他把川西南的雅安、荥经、天全等县划给刘文辉,让其在西康割据。而刘湘则占有川东、川南、川西地区,统治八十余县,手握二十余万大军,登上了四川霸主的宝座,从而结束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川渝军阀混战史。
从川军混战史可以明显看出,说川军是身经百战,一点毛病也没有。别的省份多多少少都还有休战的时候,唯独川渝内战是一刻都没有消停过。可谓是年年打,月月打。
虽说受客观限制,川军的战术技巧和武器装备不怎么样,但相对而言,川军在战场上临战经验是很丰富的。比如在抗日战场上,川军掉链子的情况不多见。
说到抗战,就不得不说川军的另一个特点。
非常的爱国,非常的有民族大义精神。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很多军阀都咒着蒋介石死,比如山东的韩复渠就公开的宣称蒋介石应该被处死蒋介石。其实这些咒骂蒋介石的行为,都很短视。当时刘湘是少有的坚持拥护蒋介石,且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地方大佬。
到了1937年,蒋介石为了控制大西南,逼刘湘裁军,意欲剥夺他四川王的身份。刘湘对此没有意见(主要是不敢有意见),表面上也是举手表示支持,不与蒋介石翻脸。
只不过就在川军裁军会议的第二天,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而既然日本人打进来了,川军自然也就不合适再裁军了。
后来,刘湘从民族大义出发,号召川军出川打小日本,他本人也带头出川,最后病死在了武汉,没有死在四川老家。也算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虽说刘湘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不管怎么说,他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至于其它川中大佬的爱国精神,那更是毋庸置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