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集体林地总面积953.6万亩,确拳发证面积937.379万亩;完成林拳抵押贷款面积8.79万亩,累计贷款12.02亿元;完成林拳流转面积99.51万亩,流转金额5.186亿元;建立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080个,经营面积150.11万亩,产值18.35亿元,参加农户6.745万户,带动就业7.9万人;正策性森林保险实现公益林597.52亩全覆盖。

森林资源管理不断规范
一个缺少森林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一个缺少外围生态屏障的城市,同样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六安的选择向来是坚定而决绝的:坚持生态第一、生态优先。因为老区人民明白,只有保住了绿水青山,才能保住生存的根本,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六安市全面保护天然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严守生态红线。把林地保护作为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出台《六安市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在严格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等制度的同时,制订林地使用占补平衡制度规定,坚持管理惩处并重、严管与打击齐抓。全面构建林业防灾体系,围绕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实施森林防火三期项目和有害生物市、县、乡、村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应急处置系统,保障森林健康和生态安全。先后开展非法占用林地、野生动物保护、缉枪治爆等一系列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林区秩序稳定,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推动森林资源实现快速增长。
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024.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360.97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597.7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8.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5‰以内,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96.4%,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8%,防治松材线虫病清理枯死松树28464株,实现疫点面积、病死树、疫情发生点三下降;美国白蛾疫情仍然控制在霍邱县境内,有效遏制了其扩散蔓延态势。
林业生态建设赋予了六安人民更多的绿色生机,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绿色画卷散发出迷人的风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正越来越精彩。如今,从巍巍的大别山北麓到平原丘岗,不同层次的“绿”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呼应,织成了一幅绝佳的森林旅游画卷,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率先迈出了绿色振兴的步伐。(记者 程传军)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