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妈妈今晚是你的 儿子妈妈今天满足你
孩子!妈妈今晚是你的,儿子妈妈今天满足你。很多孩子跟父母出去玩时,都有要东西的习惯,看见自己喜欢的忍不住让父母买,特别是很多男孩子,面对喜欢的乐高和电子产品,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提出没完没了的要求,作为父母的我们,既害怕一味的拒绝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担心满足太多造成溺爱。
“妈妈,我想再看一会电视。”
“不行,得去吃饭了!”
“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去吃饭!”
“那好吧,就看一会啊,看完之后快去吃饭。”于是孩子的看电视欲望得到了满足。
“妈妈,我想要这个玩具。”
“家里已经有很多了,不买了!”
”不,这跟家里的不一样,我就想要这个。”
妈妈坚持说不买,“哇”的一声,放声大哭。
妈妈赶紧“好了好了,别哭了,给你买,行了吧!”无奈的妈妈又一次被孩子的哭声征服。
孩子的哭闹和生气常常作为一种武器将父母牢牢的控制住,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很多父母选择性的忍让和满足,殊不知,这正是将孩子慢慢推向任性和自私自利的边缘,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正是在被孩子的眼泪所控制。
所以满足和拒绝之间必须有度,切不可溺爱孩子,滋生他们的任性,也要平衡好保护他们自尊心的有那杆称。
那到底怎么把握这个度呢?先来说说拒绝的艺术。要知道真正的拒绝,并不是为了拒绝孩子本身,而是这种不好的行为,跟否定孩子这个人没有关系。
举个例子,孩子在超市里看到喜欢的赛车想买,你说不买,孩子就开始哭闹,你可能会觉得没面子,而把他强拉硬拽的拖走,孩子不但会产生情绪,甚至可能会因此恨你。
这是因为在孩子眼中,认为爱他就应该满足他,而你的直接回应“不买”,会让孩子理解为“妈妈不爱我了,她不给我买我喜欢的玩具“,所以心里难免会有情绪,如果要拒绝孩子的要求,不妨在回绝的同时,把你拒绝的理由和原因告诉他。
虽然拒绝了,但拒绝的是他不恰当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切忌说一些“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太讨厌了”之类的伤害孩子的话。
这样用拒绝的方式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同时也仍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拒绝的三个原则:
1、立规矩,讲原则;
2、拒绝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
3、不伤人,不伤己,不伤害环境。
拒绝时一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是对孩子本身有意见,而是对事情本身有意见,对事不对人,这也才不致于影响到亲关系。
在拒绝孩子一些无理要求时,可以参考以下拒绝方法:
1.拒绝时语言要简短精炼,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简单明了的给与拒绝回应,之后孩子肯定会产生情绪,所以说教会增加孩子的反感程度,增加情绪。
2.拒绝态度要和善而坚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坚决不同意,并且和善的告之你的拒绝理由,原因不是不爱他,而是对他无理要求的行为不满。
3.家长要接受孩子沮丧的情绪,这是被拒绝后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如果这时候你看到沮丧的孩子说”好了好了,就这点小事,犯不着,不至于啊!“孩子这种不被接纳的情绪会挤压的心底,越积越多。这时不妨换个方式表达:我知道你很难过,有情绪也很正常,但是你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共情完孩子的情绪之后,再对他的坏行为进行拒绝。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