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大部分婚姻都是靠相亲促成的,一般没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两人就会继续交往下去。谢凤清和徐祖恩见了几次面,徐祖恩留给她的印象还不错,人和善,整天乐呵呵的,但是女孩子总是会想得多一些也远一些。谢凤清明白,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一起过日子,如果真的跟徐祖恩结了婚,那就是嫁给他的家。徐祖恩家所在地当时属于上海郊区,村里哪家富哪家穷,看房子就知道。富有的人家房子就造得大些。徐祖恩家的房子特别小,人口又多,一家人简直就是挤在一起过日子。谢凤清倒不是嫌贫爱富,那个年代对于经济条件并不那么看中,她只求日子能过得去就行了。只是徐祖恩家的条件太差了,他家的大锅饭,谢凤清也吃不惯。想到嫁进徐家将要过的生活,谢凤清害怕了。她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徐祖恩,就写了封信寄给他。
或许一切都是缘分注定的,该走到一起的人无论怎样都会在一起。谢凤清想不到,她寄给徐祖恩的信被退回到了姑妈家。她至今也没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可能地址有误。总之,徐祖恩没有看到这封绝交信,信却被姑妈看到了。姑妈跟谢凤清语重心长地长谈了一番。姑妈说,徐祖恩人老实,对父母家人都很照顾,这样的人将来也会疼老婆。而且他有文化,在部队历练过,如今又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唯一的不足就是家里条件不好,但嫁人关键看对方人品,这比什么都重要,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谢凤清最终听从了姑妈的建议。如果不是这封信阴差阳错地没有送到徐祖恩手上,那么谢凤清和徐祖恩的命运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结婚后的日子果不其然,很苦。不但住房拥挤,徐祖恩的收入其中一部分要交给父母,谢凤清在村大队里做记分员,收入也不多,两人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家里人口多,有时甚至吃不饱。谢凤清决定嫁给徐祖恩之前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真的过上了这样的日子,她还是卫屈得忍不住流眼泪。她想不到嫁到了上海,日子过得还远不如在家的时候。谢凤清的父母心疼女儿,把省下的全国粮票都给了女儿。谢凤清拿着父母给的粮票,最后全都交到了公婆手上。谢凤清虽然很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一点,但她嫁进了徐家,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她不可能也吃不下这份独食。徐祖恩是个老实人,说不来甜言蜜语,他清楚谢凤清跟着他吃苦了,他只有卖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凭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
结婚一年后,谢凤清和徐祖恩的儿子就出生了。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喜悦,却也增添了一份负担,尤其是对谢凤清而言。徐祖恩在供销社工作,经常要出差、值夜班,不在家的日子居多。谢凤清独自带孩子,还要担起儿媳和长嫂的责任,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长嫂照顾小叔子一家
在穷苦的生活中,谢凤清期待着生活会越过越好,可是偏偏事与愿违。徐祖恩有个比他小6岁的弟弟,从小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双腿行动不便,一直要靠家人照顾。谢凤清在结婚前就知道徐祖恩有这样一个弟弟,她作为长嫂肯定要担负起照顾这个小叔子的责任。尤其是公婆年纪逐渐大了,她更要对这个小叔子多些照顾,帮他洗衣服,照顾他的吃喝。
小叔子到了适婚的年纪,他说想娶老婆了。谢凤清当然希望有个人可以照顾小叔子,可她也知道像小叔子这样的情况,要找老婆是很难的。让全家人意外的是,小叔子很快就把女朋友带回了家。这个女孩姓林,谢凤清就唤她林妹。第一次见面,谢凤清和徐祖恩就发现林妹有些特别,老是粘着小叔子。那个年代的人还是很含蓄的,很少有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亲昵的举动。家里人猜测林妹是人们常说的花痴,等结了婚就好了。
林妹嫁进了徐家。谢凤清原以为她可以卸下这副挑了很多年的担子了,没想到这份担子反而更重了。林妹几乎什么家务都不会做,无论做什么都会做得乱七八糟。谢凤清依旧得帮着他们料理家务。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1976年,谢凤清的女儿和林妹的儿子相继出生。林妹生好儿子后,变得疯疯癫癫的,有时话也说不清,别说是带孩子了,她连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了。直到这时,林妹的家人才水旜林妹有精神病。这对小叔子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小叔子唯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谢凤清知道,从此再也抛不开小叔子一家了。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