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发呆,尤为可贵。有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小孩子,没心没肺的,吃得香,睡得着,除了学习就知道疯跑瞎玩,哪会思考发呆?
千万别不以为然,这不易引起重视的思考发呆,正是孩子最宝贵的灵魂升华。正是那一小会儿,他们完成了和自己的对话,和大自然的对话,和神秘世界的对话。正是那一小会儿,他们思考了人生哲学,思考了科学和未知,思考如何改变世界,等等。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干过孵鸡蛋的事。他看到家里的母鸡在孵蛋,就想,人是不是也可以孵出小鸡,并付诸了实施。正是他这种爱思考的好习惯,成就了他的伟大。
还有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牛顿无意间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就想,苹果为什么会从上往下落,而不是朝其他方向,根据这一发现和灵感,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
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想要学成一门技艺,必须经过无数个寒暑的潜心苦学钻研;想要掌握渊博的学识,必须经过日积月累的消化吸收;想要征服一座高峰,必须用双脚一步一步地攀爬。
孩子的成长,同样如此。他们不可能一下子成为我们希望的那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都是自然规律。
当我们违背孩子的意愿,要求他们课外补习多学才艺时,实际是给他们增加了很多负担,套上了枷锁。有了这样的负累和不自由,小树如何茁壮成长?以标准划一的价值观来要求他们,孩子的个性如何得到发挥?大家都学一样的,大家的职业理想也都大同小异,何谈百家争鸣、各有千秋、各领风骚?
当我们拿着鞭子,追着孩子喊“快快快”时,孩子充满焦虑无所适从,只能迈着凌乱的脚步踉跄前行,路怎会走得踏实?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