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的寿徐奶奶过六十大寿,母亲就随了份子带大姐和小弟同往,寿徐奶奶膝下无儿无女,一直对大姐喜爱有加,她喜欢叫大姐“大姑娘”,一见大姐也来吃寿宴她高兴的很,一把拉着大姐按坐在了一个陌生男子的身旁,一张条凳上坐住彼此陌生的人,大姐略显尴尬,脸噌一下就红了大半边,寿徐奶奶立即打圆场道:“大姑娘啊,这个是我在中学教物理的侄子叫徐锦海,以前一直在乡下教书,因为教的好,现在调到镇上了,这里的人他一个不认识,你们都是年轻人,就坐一块随便说说话吧!”大姐这才安心地坐了下来,席间小弟不停地跑来跑去,要这要那,大姐总是一边忙着满足他,一边红着脸感到有些难为情,因为小弟的淘气,她甚至没有认真看过徐老师的正面。
吃完寿宴回来,大姐就对母亲说:“以后家里家边的随份子,你就带小弟去吧,菜还没上来,他就从厨房里跑出来报菜名,菜一端上席两只手来及的抓,搞的我在桌上头都不好意思抬,好不容易捱到散席。”
“我们顺了份子,带小弟来有什么不行呢?你看看哪张桌子不是菜一上来就被家家带的孩子抢光了,大人要吃什么,不就是为了给小孩子解个馋吗?我还看到前面那条巷子瘸腿裁缝的婆娘带了一个塘瓷碗过来,自己吃了还不算,那个肉圆子厨子都是数好了的,一人三个,她自己吃了一个还装了三个带回去,你说像不像话。不是你老弟在,我还抢不过她呢。”母亲说了席间的抢食,让大姐又好气又想笑的说道:“反正以后这邻居家边的人情我是不参加了,你一定要带老弟弟就把二妹叫过来。”
“就你清高,就你讲面子,咱家“二尖子”不学习啊,我还想家里出个女大学生呢。你是被耽误了,不然真是块读书的料。”话峰一转,母亲的语气瞬间低了八度,看大姐的眼神一脸的温暖。母女俩边走边谈,这已经是很久没有出现的画面。
晚上,家里是一派宁静的画面,一家人早早的关了院门,两盏洋油灯下二妹带着老弟一起学习,大姐坐在小弟的这一边边读着题目边织着毛衣,母亲坐在二妹的这一边纳着鞋底,六弟上了高中就一直住学校里,几个弟弟都去工厂里住了,这个时候,院门传来了敲门的声音,会是谁呢?大姐立即放下手里的线团去开门,门一开,是寿徐奶奶。
“寿徐奶奶,天都黑了,你怎么来家里了?”大姐知道寿徐奶奶是镇上出了名的三寸金莲,平常白天也很少走路,这么晚感到有些意外。
“大姑娘啊,中午没吃饱吧,就看见你低着头不晓得动筷子,这个馒头和粽子是我粮家的大哥大嫂蒸的,我留了几个给你们送来,上锅里蒸一下就能吃。”寿徐奶奶说着话便推着门进来了。大姐虽然少语,但却很敏感,她立即预感到寿徐奶奶不仅仅是来送吃食的,一定是要和母亲谈论些什么,而且是和自己有关的。大姐继续坐在小弟身边织毛衣,看上去和先前没有两样的画面,但心乱了,才织了两行就漏了两针,只好拆到漏针的地方重新织起。
母亲屋子里的洋油灯点亮了,寿徐奶奶笑成一朵花似的拉着杨家妈妈的手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知道,知道,虽然是一条街上住着,你都几年不来家里了,而且天又这么晚,知道你有话要说呢!”妈妈拉着寿徐奶奶一起做到床边上。
“中午大姑娘旁边的小伙子你看到啦?”看到杨家妈妈点着点,寿徐奶奶接着说道:“我这个侄子是个老师,以前在乡下教书我也不想牵这个线,咱们这个大姑娘眼光高,自己条件也好,我是看在眼里,喜欢在心里,巴不得她嫁到城里去才好。现在我这个侄子调到镇上中学了,我看大姑娘到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和谁处过对象,就想拉扯拉扯,这个侄子虽然是个教书先生,但好歹也是个文化人,性格和大姑娘一样急不起来,好着呢。你看看,我这个想法行不行呢?”
“姑娘大了,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是个愁。这个大姑娘现在就是我心里一块病,前年为那个城里的工程师母女干了一仗,这不都快两年过去了,我都没有在她面前提一回这嫁人的事情,现在家里条件也比前两年好了,几个弟弟都使上力了,就是三个孩子念书,老六还住校,我巴不得这个大姑娘赶快找个好婆家呢!”杨家妈妈终于吐出了憋在心里两年的话。
“有这话就成!我这小脚老太太也没白走这么晚的小巷子,我那侄子个子不高,也瘦了些,都是一个人在乡下教书太辛苦了,以后就让他主动点,经常到你家里来走动走动。”寿徐奶奶高兴的不得了,两个女人为了共同的目的,心里都是乐开了花。 5/11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