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交换女儿老张老李 我的女儿叫小可

时间:2019-12-26 11:44:03  

  篇一:交换女儿老张老李 我的女儿叫小可

  她唱了半生的戏,唱尽了戏中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却不想再也寻不到听戏的人...

  风华

  “败北皆因无战将,涉长途塞北和番...”舞台上的人水袖轻舞,眉眼间顾盼生辉,似有盈盈泪。红色嫁衣如边塞之火连起天边晚霞,丹唇轻启,便又是一番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好——”一曲终了,台下又是一阵掌声雷动。

  “这裘先生,简直就是那昭君再世啊...”一位自民国时期便为裘先生捧场的老戏迷,用手捋着花白的胡须,眼睛用力微微张开。戏散场了,人还在。

  “谁说不是呢。”一个年轻小辈儿拍着蒲扇在老先生旁应和着。“诶?话说这裘先生不早就归隐了吗?如今怎么又出山了?”

  “对,还有啊,裘先生自打那次之后右手就一直戴着手套...”一旁正喝茶的人插过了话来。

  “嗨,听您的戏,管着么多做什么?”

  ......

  后台,裘先生瞧着铜镜中的人,细画峨眉,唇红齿白,皓腕霜雪。岁月将古铜镜镀上了一层暗红的锈,连旧戏园子里的那棵和她同龄的树都不知起了几层褶子,偏生到了她这儿就像是停滞了一般,依旧是一等一的容颜,举手投足,尽显优雅。

  “裘先生,您累了吧,先歇息着。要到下场还赶早儿呢。”剧院院长在隔厢外头边喊着,“等下茶水就给您送来!”

  她好似什么都没听见似的,依然直愣愣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有些出神儿...

  初始

  要说民国十六年梨园行里最火的戏班子,那莫过于在南城东来顺旁的裘家班。当家人裘景生裘老板,老生唱的是一等一地敞亮,唱调气儿足,紧拉慢唱,韵味十足。一般来说这家业都是传儿不传女,可惜了裘老板膝下无子,而夫人只留下一双女儿便撒手去了。无奈之下,只得拿女儿当儿子养,让她们和戏班子里的那群混小子一起练功底。

  裘家两个女儿,分别叫鹤祎、鹤林,但要按照族谱来就排到了十三、十四位,故又叫裘十三、裘十四。别看这姐俩儿一娘胎生的,性子却大不相同,长姐十三,性喜静,不施胭脂粉扣,素颜,抚琴,却自是一番婉转妩媚;相反,小十四却好动,拳脚功夫不必园子里的那些小子们差,总是去隔壁陈家班子搞些乱来,惹得两家总是不和。人人都知,这后来名动京城的裘先生,便是那十三姐儿。

  回忆

  这阵子裘先生总是想起小十四来,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空落落的,是丢了什么东西?却又总是寻不到。尽管她嗓音依然如旧,但她知晓,自己已经老了,受不了刺激了。十年文革,身边的老戏友们隐的隐,逃的逃,还有不少人归去了。最后只剩得她自己空留在这世上,享受着这赶场似的赞誉。她有些乏了,微眯着眼,靠在软垫上小眠...

  十三和十四是有些不对头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这天裘老板到张司令府上给老夫人祝寿,留管事儿的和徒弟们在家里连嗓子。小十四本是不爱戏的,甚至有点像旁人一样瞧不起。反正是下九流的营生,就算成了角儿,真当下面捧场的人是真心喜欢你?他们不过是凑个热闹罢了。

  “冰糖葫芦...”西街口的叫卖声不知穿过了几条胡同,携着街转角处小馄饨的香味,挤进了门缝来,在大家周围绕着打转儿。十四的心思本不在戏上,这样一来,哈喇子都快要流出来了。十三懂她的心思,不明说,便把管事儿人招来,努着嘴示意他把门钥匙悄悄给自己,莫要再让十四顺了去。

  隔阂

  想到这儿,裘先生“噗嗤”笑出了声,小十四固然鬼灵精怪,但依然单纯的很。那天十四依然要到管事儿的那去摸钥匙,却看见姐姐将大门钥匙放在了自己的荷包里,她要去扯,却不曾想将这精巧玩意儿扯断了,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下子摔落在地上。小裘先生当场就红了眼,对十四喊道:“你这是做什么?就你这样还想成角儿?”至今裘先生都记得妹妹当年说的话:

  “谁要成角儿了?就这样的行当,你当外面那些人真真儿瞧得起我们?”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