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听出了话中刺鼻的讽刺味道,但多年的共事使他已经习惯了这名年轻研究员的傲慢与不屑。他的瞳孔逐渐收紧,形状也变成了规则的圆形。
“那你快去呀,我还得站在你的门外,时刻提防着有没有什么马尔斯人要打你这个年轻貌美的维恩尼斯人的主意。”
洛罗斯什么也没说,从这位魁梧的安保队长身边擦身而过,径直走进控制室的大门。
文森特叹了一口气,转头看着窗外的景象——外面是马尔斯人的世界。老实说,这座城市是因为他们这几个维恩尼斯人的到来而建造的。文森特身处于一座巨大的圆柱形建筑之中,建筑的外壁材料是从维恩尼斯星一船一船运过来的。高度将近五百米的桶装墙壁层层排列,每层之间仅有数厘米的间距,墙壁之间是纷繁错杂的支撑性结构,这些结构透过半透明的建筑外壁从外侧隐约可见,在马尔斯星暖黄色的阳光中熠熠闪光。所以这建筑在马尔斯人口中叫做“星柱”。
马尔斯星上总共建设了两座星柱,分别位于星球的两极。每座星柱都由上万层桶装薄壁结构组成,薄壁的中间层均匀填充着不同能级的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散布在子空间场之中,冥冥闪着蓝光,夜幕中更显得光彩照人。北极区域的星柱的中央是一座比星柱外围的薄壁还要高出一截的塔状建筑,塔顶是整个星柱系统的控制中心。维恩尼斯人在将近一个马尔斯世纪以前为马尔斯人建造了星柱系统。说白了,两座星柱其实是两个无比巨大的电容器,用等离子体储存电能,再通过子空间场大幅增加等离子体的表观质量。每时每刻,整个马尔斯星生产的电能中近百分之五都会被输送到两座星柱上,再在两座星柱之间产生一道能量无比巨大的放电电流,通过这条超级电流的磁效应驱动马尔斯星日渐冷却的行星外核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向移动,从而维持星球磁场强度的稳定。马尔斯人的文明建立在碳基生物技术上,根本无法制造这种设施,只能求助于维恩尼斯人。
洛罗斯在工作台前坐定,机械地盯着面前的一排排仪表。控制室里只有寥寥几个人。
但洛罗斯无心工作,心中还想着今天将发生的事。
洛卡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来的,也不太想回忆起。穿梭机库还算宽敞,墙壁是灰白色的——这个机库是专门用来迎接维恩尼斯来客的,所以内部应该是进行过处理的。很难想象真正马尔斯人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洛卡顺着人流,从机库侧面的走廊进入空间站的内部。
比他想象的要好很多。
最起码没有血腥味。
他安慰自己。但不可忽略的是,空间站里的味道确实不好闻——估计是因为马尔斯人习惯用气味来传递情感,就如同维恩尼斯人通过瞳孔颜色的变化来传递情感一样。
身边的马尔斯人渐渐多了起来。马尔斯人的身形与维恩尼斯人非常接近:它们的身体都由躯干作为主要支撑,都有四肢和一颗包含智慧的大脑袋。相比之下,维恩尼斯人的面部更加精致:小巧的发声器人长在下巴尖上,脸颊侧面可以隐约看到里面书肺的层层叶片,面部的中央生着一簇纤维状的器人,在这个器人两侧便是维恩尼斯人标志性的巨大眼睛了。而马尔斯人的面部只有几个下凹的小洞,很难分辨出明显的五人。幸好两个物种都通过声音交流,不然他们之间肯定连简单的交流都无法进行。
洛卡伸手调试了以下后脑勺的自动翻译机,走廊里窸窸窣窣的杂音瞬间被翻译成了能听懂的语句。穿过一条条暗红色的走廊,他来到了一间宽大的房间,看似是空间站的交谊厅之类的场所。
真热。
热的洛卡有点晕头转向。
这还不是最糟的。空气中的味道愈发难闻。洛卡想象这腐臭味的热空气在这些粗大血管一样的走廊里流动,胃里突然又翻江倒海起来。还好交谊室里有窗户——说实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窗户,而是一种黏胶状的半流质生物材质,随舱内气压的变化缓缓起伏。透过这层黏胶向外看去,仿佛群星都在扭曲,组成一幅颇为光怪陆离的景象。
洛卡找到了窗旁的一张空桌独自坐下,把手伸进上身甲壳外衣的内衬里。
“在做什么,我的外星小帅哥?”
身后突然响起的声音着实吓了洛卡一跳。他快速把手抽出来,慢慢别过头去。一个马尔斯人站在背后,看到洛卡对自己有所反应,便从侧面走到桌子的另一端坐下。 8/12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