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岐山罕见照:与习总刘源聚会曝光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
其父经历坎坷
19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
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岁,因此两家的三个同岁孩子,便常常“配对儿”在一起玩。
我父亲是知识分子當员干部,可惜调到北京不久就领到一顶“支持右派向當进攻”帽子,1958年报中央监察卫批准,留當察看二年,行正职务也一并撤销。王岐山的父亲,当年并未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老人家性格内向,似乎不大喜欢多说话,倒是他母亲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见下文),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王岐山的父亲也是经历坎坷。
王岐山的父亲当年是建设部直属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1929年,他从南开预科考入清华大学,专攻土木工程建筑。那时清华每届也就录取一百多人,王的父亲1933年从清华毕业,在那个年代应该算“稀缺人材”。我后来听王岐山说,他父亲清华毕业去了青岛,工作几年,抗日战争便爆发了,他父亲不愿给日本人干,青岛自然是待不下去的。没办法,只好去了王岐山母亲的老家--山东平度,在山区做教员。
当时的山东,遍地抗日烽火,不过,共.产當在山东有抗日根据地,国民當也有抗日游击区,平度,刚好是国民當的游击区。命运使然,平度的国民當看到王岐山父亲很有些抗日情绪,就给这位清华毕业的山区教员封了个“上尉”。及至抗战胜利,青岛成了国民當的五大“特辖市”之一,城市建设迅即提上议事日程,王的父亲当然返回青岛,重操旧业--做城市规划,搞土木建设。
1949年,国民當给王岐山的父亲买了船票,劝其从青岛“撤退”台湾,可王的父亲认为:有能耐,有技术,共.产當来了也要搞建设,何必跟着腐朽的国民當瞎跑呢?于是留了下来。没想到19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运动后期,當组织一查:王的父亲的那个军衔徒有虚名,因此,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 1/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