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漳州文保部门专家将现场查看,确定是否需要抢救性保护。
重见天日 长山水库泄洪,库底现30多座古墓
长山水库位于龙文区蓝田镇龙池村,属于云洞岩山脉的西侧。漳州九龙江北溪、西溪分别绕山峦南北两侧而过,往东即是万松关,古时进入漳州,南下潮州,西进汀州的必经之处。
“我们是前几天把水库开闸放水的,因为之前养了不少鱼,需要把水泄了,才方便捞鱼”,承包水库的林先生称。
一边忙着捕鱼的工人说,水库大概三四年放水捕捞一次鱼,不过此前没有放得这么少,有露出部分墓碑,但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库底下还有那么多墓葬。
海都记者在现场看到,长上水库环着一座小山,呈倒“V”字形,而墓葬区就分布在山脚下,呈带状分布,分布范围约有300余米。
昨日一些村民得知库底现出墓葬群后,也纷纷前往观看,“时间过去太久,大家都忘了水库底下还有那么多古墓”,一位村民称,“水库放水把鱼捞完后,又开始蓄水了,一般没事大家也不会下到库底区看,站在坝堤上也看不清楚”。罕见墓穴 跨明清至民国,惊现两男一女合葬
昨日,海都记者逐一查看每一座坟茔,有标记最早的为明代,但因为还有部分淹没在水中,无法确定具体年份。而最晚的是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也就是说,时间跨度近300年,从明清至民国。这30多座墓葬中,主要是清康熙至清道光年间,其中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最多,约有10多座。
这些古墓,有些还保存完好,墓碑墓体完整,花纹清晰可见,不过一些墓碑破损断裂,红砖、碎陶片四散。
从墓碑铭刻的信息看,这些墓的主人主要是周边区域人士,比如刻有“龙池”(即水库所在地的龙池村)、“崇福”(即现今龙海榜山崇福社)等。
此外,还有一穴比较特别的是三人合葬墓。三人合葬墓较为多见的是一夫两妻的“一男两女”夫妻合葬墓,不过这穴却是“两男一女”合葬。墓碑上并排写着“曾祖妣”、“曾祖考”、“祖考”。漳州文史专家郭联志称,从墓碑信息看,这是夫妻兼儿子的三人合葬,按照漳州地区习俗,合葬的大多是夫妻,像父子、兄弟间合葬的很少见,而这穴夫妻兼儿子一起合葬的更是少之又少。
风水宝地 周边逝者多葬此处,50多年前建成水库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