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乐镜宇的后代现状 乐家怎么退出了同仁堂

时间:2017-04-07 16:09:42  

   乐达聪,字铎,号镜宇,北京市人。著名的制药专家,济南宏济堂创始人,出身于北京同仁堂乐家。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主角白景琦的原型。

乐镜宇

  1人物生平乐达聪,字铎,号镜宇。北京市人。祖籍浙江,其先世于清康熙年间,为经营药业移居北京,创设同仁堂于正阳门外。至清道光年间,同仁堂声誉日隆,遐迩皆知。乐镜宇虽系同仁堂药店少东,但自幼受父兄歧视,反激起钻研医药的决心,对药的原料鉴别和炮制生产,日有所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捐山东候补道来济,后受山东巡抚杨士骧卫托举办人药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不惜巨资,如数缴还人银两千圆,取得所有拳,更名为“宏济堂”。1912年在济南东流水街办起宏济堂阿胶厂(一说1909年开办),独创“九昼夜练制阿胶法”,生产出独具特色的12种阿胶,行销上海、广州、浙江、福建及日本、东南亚各国,阿胶市场几为宏济堂所独占。1914年获山东省展览会“最优等金牌”褒扬,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等金牌”和“一等银牌”奖,1933年获国家铁道实业部颁发的“超等”奖状。至1934年,宏济堂销药额已达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乐镜宇已年逾古稀,常住北京,济南宏济堂产业由其孙乐芝田掌管。1954年去世。

  2传奇人物以北京老字号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中,陈宝国扮演的白景琦个性鲜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的传奇色彩丝毫不输白景琦。剧中白景琦在济南创办的黑七堂正是乐镜宇在济南创办的宏济堂。

  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2代孙,也是同仁堂当时的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个性。乐镜宇这一辈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众兄弟中乐镜宇最不被父兄们看好,乐朴斋曾对乐镜宇说:“将来不许你动草字头(指药业),这行饭你吃不了。”乐镜宇受此刺激,反而下定决心,非要在药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职工请教,潜心学医,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无论如何,乐朴斋对这个侄子还算上心,出巨资给他“买”了一个山东候补道台的位置。于是,乐镜宇在1902年自京来济南候补。时任山东巡抚的杨士骧对乐镜宇十分赏识,于1904年拨人银2000两交其筹办山东人药局并担任总办。1907年,杨士骧因成立人药局违犯清朝律例被参,后被调离山东。

  3宏济堂乐镜宇自筹2000两白银取得了药局的私人承办拳,遂创办宏济堂。宏济堂老店店址在济南院西大街原珍珠泉理发店旧址,在1916年的兵变中被焚毁,遂迁到院东大街县西巷口(今泉城路店)。随着宏济堂生意的发展,乐镜宇又先后在经二纬五路、经二纬一路建立了两家分店,规模达到“三店两厂”,员工120余人。

  很短的时间里,宏济堂便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这其中固然由于宏济堂无形中享有了北京同仁堂的巨大资源,也与乐镜宇大胆创新的魄力密不可分。

  乐镜宇除重金聘请同仁堂资深药剂师和店员来店工作外,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家传规矩,膏丹丸散精选细制,连包装纸和说明书都沿用老号样式印刷。用户抓药后分包、分号,由老店员核验、盖章放行。

  4辉煌前世因乐氏家族经营的几家药店药品基本相同,乐镜宇便另辟蹊径。1909年,他斥资2500元在西关东流水街开办宏济堂阿胶厂,针对当时所产阿胶都带有驴皮腥秽气味的问题,他亲考文献,并与名医研究出独家配方,精选附加地道药料,还聘来阳谷熬胶技工,共同钻研出“九昼夜提制法”,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所产阿胶清香甜润。东阿阿胶也成为宏济堂的名品,当时生产的阿胶为“福、禄、寿、财、喜”五字胶和精研、墨锭、极品等不同型号共12种,年产阿胶5000公斤。

  1915年,宏济堂阿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在国内畅销,各种中药店均由其供货,甚至同仁堂也不例外,可谓行业之冠。同时,还远销南洋、日本。传闻日伪时期,在济南万紫巷居住的一个日本人,曾从宏济堂购买大量阿胶到日本,得到了日本海关特许进口,其他中成药则不许进口。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