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钱元英也正好在开封职工大学进修。蒋与钱是1979年结合的,钱也是宜兴人,在未去开封进修前,一直在宜兴大诚镇(现更名为新庄镇)作一名普通教师。说到钱元英,蒋说,一直觉得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她跟着他吃了很多苦,就没过过好日子。当记者要求见见钱元英时,蒋泉龙卫婉地拒绝了:“最近的这些事弄得她心力交瘁,有什么你就问我吧,我不想让她再承受更多了!”
传言只读过四年半书的蒋泉龙虽然学历不高,但表现出很高的经商天赋。1984年,他毅然放弃了开封给予的优厚从正条件,揣着这么多年从工资中辛苦积攒下来的3000元人民币“杀”回了宜兴,同年5月7日他创办了戴红帽子的集体企业“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这是一种挂靠集体,实为个人投资的企业,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很普遍。
由于在开封工作期间,他多次到江西出差,看到江西的稀土业蓬勃发展,就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6年,他决定在稀土行业上进行投入,而其时稀土行业的产品价格高涨,他大有斩获,稀土厂得以迅猛发展。蒋声称,1994年他成立了“新威集团公司”时,净资产达到了1.3亿元。
此后蒋泉龙故事的主线就是中国稀土成为内地第一家赴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坊间流传的版本是,为雄心勃勃的蒋泉龙把中国稀土成功推上香港主板市场的是一个实力超豪华的军团,保荐人—会计师—律师—承销商,各个环节都有在各领域名头极大的(包括光大融资、唯高达、安达信等)中介机构。正是这些隐身于幕后的资本“玩家”成功打造了一个令香港投资者陌生而新鲜的“稀土概念”。但也正因为中国稀土的上市操作手法相当繁复,蒋因此被媒体称为“玩转资本魔方的高手”。
对于这个称谓,蒋直呼:“真是高估了我啊,其实我哪里有这个本事哦。对于上市的事我根本不懂,只是当时有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朋友建议我去香港上市,我觉得是个好主意就做了。”在蒋泉龙看来,他没有什么惊人的“财技”,是一个办实业的人,只是运用“武大郎理论”——即聘请高人打拼。“其实真正帮我操作的都是我聘请的高手,至于他们是怎么帮我折腾的我也不明白。可能也正是因为我不懂,才能够这样放手让他们去做。”
对中国稀土上市时是否有不规范的行为,蒋泉龙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百花齐放”方案“我们这一代人吃亏的就是没有文化,这次的事情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我知道是谁在背后捣鬼,不过我不会就此倒下,我要将我的实业好好办下去。不但如此,我还要让更多的人跟我一样来办实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嘛。一味的勾心斗角有什么意思呢?”蒋泉龙认为,此次事件是有人刻意制造的。
在宜兴,蒋泉龙口中的“百花齐放”方案有着显著的效果。大浦镇镇长陈新君对蒋泉龙的贡献非常肯定:“这么多年来,老蒋的新威不但为地方创造了很好的利税,还带动了大浦镇的实业发展,现在在大浦有很多小规模的乡镇企业的老总就是从新威走出来自己创业的,面对这些人才的‘出走’,老蒋不但没有‘扼杀’,还积极鼓励来着,这些企业有困难了,他也很乐于帮助他们。”
蒋的“百花齐放”方案也包括他的两个儿子。“我这辈子算是快走到头了,现在我把希望都放在下一代身上,所以我把我的两个儿子都送到了英国进修,大儿子现在在那边读大学,小儿子也念高二了。”
在新威工作的清洁女工孙女士和司机小蒋则一再向记者强调:“我们蒋总可是个大好人哦!”不过,这个“大好人”究竟是怎样个“好”法,蒋泉龙和他的中国稀土是否能安然渡过此次危机,目前我们无从下结论,希望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清者自清,让时间来考验我吧!”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