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5日,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在上海师范大学开馆。开展仪式上,韦绍兰和罗善学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次活动把母子俩令人震惊的经历推到公众面前。此后,罗善学从少年时代就产生的渴望转化为激烈的情绪:寻找生父。
这是他命运的悖谬之处。这个缺乏父爱的男人绝不是为了重获父爱。相反,他要在想象的日本兵父亲身上倾泻自己的仇恨。此前,谈到日本兵父亲,他用了五个字,“恨到死为止。”
“如果他来了,我就一刀砍死他,怎么能原谅他呢?”罗善学曾愤怒地对人这样说。
1945年的8月15日,72年前的今天,同盟国宣布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期间,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在影片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22人中,有一位就居住在桂林荔浦,她的名字叫韦绍兰。
1944年,侵华日军的铁蹄踏进了广西荔浦,并对荔浦县新坪镇桂东村进行了扫荡,当时刚20出头的韦绍兰在逃跑时不慎被日军抓获,随后在慰安所里度过了三个月左右噩梦般的生活。后来韦绍兰还被迫怀孕生下了有日本血统的儿子罗善学。作为“二十二分之一”,如今,将近73年过去了,老人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今天,广西新闻频道记者看望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今天(15号)中午,记者来到了桂林市荔浦县新坪镇,在镇上,记者见到了韦绍兰的外孙武春华。
武春华说,自己是来领快递的,最近他几乎天天要往镇上跑,因为寄给外婆韦绍兰和舅舅罗善学的包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好心人都不留姓名。
【韦绍兰的外孙武春华:
(这个牛奶谁买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包裹经常收得到吗?)收得到,都不知道是谁寄过来的。】
关爱韦绍兰老人爱心汇聚小山村
在镇上的快递网点都转了一圈后,武春华的摩托车后座上很快堆满了大纸箱,这些箱子里装着的是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给韦绍兰和她的儿子罗善学寄来的各种礼物。
跟着武春华回到家,正在午休的韦绍兰还没起床,在梦乡里的她不会知道,外孙的手机一个中午就收到了好几条慰问她的短信。
【韦绍兰的外孙武春华:
我想每个月都给韦绍兰奶奶打钱,请问她有账户吗?她现在生活有改善了吗?】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