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一个很有名的对联叫做:和珅跌倒; 下联:嘉庆吃饱。意思是事前和珅富可敌国,事前和珅的财富相当于清正府15年的收入,而到了清朝末年,也有一个很有名的对联叫做“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人世荒。”,当然了这里的宰相合肥指的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由于李鸿章是合肥人,而另一个指的是司农的翁同龢,由于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
这副对联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看得出来,就是挖苦李鸿章和翁同龢二人吸食民脂民膏,贪婪聚敛财富的事情。
李鸿章是晚清十分重要的一位人物,是洋务运动的指点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更是视其为“大清帝国中独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可见李鸿章是一个非常有才干且很能干的一集团,不过李鸿章聚敛财富的才干也丝毫不逊色他治国安邦的才干。
李鸿章当正时期,已经过各种途径聚敛了可观的财富。在早期对抗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李鸿章就让部下四处抢虏掠取,搜刮财富,所以李鸿章事前的部队是非常有钱的一只军队。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暂时担任封疆大吏,收刮了不少油水。而在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兴办了很多国有企业,比如这个江南制造局,这些企业办事效率低下,有不少漏洞,而李鸿章在里面有大批股份,获益甚多。
那么李鸿章死后,终究有多少财富呢?有下面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和李鸿章同事过的容闳说李鸿章“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这个容闳是中国首个留学美国外出学习的人,回国后在洋务运动中辅佐李鸿章,容闳的这种说法也是对他的遗产数额最高的估量:四千万两白银。
第二种说法是清末的费行简在他所著的《近代名人传》说:“(李鸿章)殁,家资踰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万。”这种说法有一千万两左右。
而第三种说规律是梁启超的,梁启超以为李鸿章的家产“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