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过断层的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出无数瑰宝,这九大器物堪称镇国之宝。但首先要说明的是,经由专家评选出来的这九大镇国之宝也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并非代表全民观点,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件独一无二的镇国之宝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我们说的是专家评选出来的九大镇国之宝。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文物自然数不胜数,其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历史,记录着国家的兴衰荣辱,积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中国仅仅故宫博物馆的文物就达186万余件,能从这么多的文物中脱颖而出,必然是非同凡响的。
1、镇国之石刻壁画——石鼓:大秦帝国的“东方红”。位居首位的,非石鼓莫属。
有人曾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我觉得,我们并非没有信仰,我们所信仰的就是我们的文字和文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能成为世界唯一没有断续的文明,,而且中国民族众多,能让我们众多民族能够坚持融合并将中华文明传承下来,文字是发挥着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石鼓在唐贞观时期被发现,但是它上面并无年代落款,也没有作者姓名,所书诗文简短,且文字古奥难识,诗意含蓄隐晦,因此至今都无法得知石鼓产生于何时,所作何用。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石鼓曾经有过沧桑的历史,一直都是逢战乱必丢失,逢和平年代就现身,更给其赋予了神奇的色彩。但终于在明朝的时候,石鼓终于能安定下来,供奉于玉庙。
2300多年前的文字,现今仍然无法被破解,但无碍于呈现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
2、镇国之金银器——太阳神鸟金饰:三千年前的飞天梦
金饰外轮廓为圆形,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来表现。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芒太阳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鸟构成,鸟均引颈伸腿,逆时针方向飞行。整体来看,内层图案像一个旋转的太阳;外层的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据此,有关专家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金饰。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
太阳神鸟金饰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为0.02厘米;且由自然砂金制成,含金量高达94.2%。这样精湛的工艺,即便是在今天都不容易达到,足以可见当时古蜀国手工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太阳神鸟金饰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神鸟金饰,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太阳神鸟金饰又随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象征着中华民族如神鸟一样,实现了千年飞天梦。”
3、镇国之青铜器——利簋:武王伐纣亲历记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现在的饭盆。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坛上祭祀祖先上帝。按周代礼制中用鼎制度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组合的最高礼仪,此簋的主人名利,所以被称为利簋。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的发现,使人们首次看到武王克商的实物证据,尤其是其铭文的内容同历史文献能相互印证,自然提高了相关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所以意义非常重大。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