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是目前所发现的一件西周最早的青铜器,也是迄今发现最早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珍贵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件不大的铜器,以它不多的文字,为破解上古史中一个重要的疑案作出贡献,足见其弥足珍贵。利簋无疑是一件国宝重器!”
4、镇国之文献竹简——西汉《兵法》竹简:为孙武、孙膑正名
银雀山竹简中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这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版本,大约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为校勘和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非同一般。
而竹简本《孙膑兵法》整理出222枚,其中整简达137枚,残损部分每枚也在10个字上下,共得6000字以上,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复得。
2500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论。这些实物证据揭示了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
5、镇国之书法——《平复帖》:见证汉字流变
《平复帖》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得此名。帖内草书九行,计八十四字,秃笔枯锋,墨色微绿。笔意婉转,用笔朴质古雅,为传世最早的草书真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平复帖》是章草的代表作,对中国书法史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根据尾纸董其昌、溥伟、傅增湘、赵椿年题跋,可得知《平复帖》历代递藏情况:宋代入宣和内府,明万历间归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再归张丑。清初递经葛君常、王济、冯铨、梁清标、安岐等人之手归入乾隆内府,再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䜣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经傅增湘从中斡旋,最终由张伯驹以巨金购得。张氏夫妇于1956年将《平复帖》捐献国家。
6、镇国之绘画——五牛图:重金购回的神妙绝品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huàng)创作的名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此图作为手卷式组画,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在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令各异的牛。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所以元代大画家赵孟题道:“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堪称神妙绝品。
《五牛图》画卷上无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后纸上有赵孟\、孔克标、项元汴、弘历、金农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题记。它不仅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更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7、镇国之工艺品——真珠舍利宝幢:北宋苏州工艺集锦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优美,制作巧夺天工,精美绝世。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充分显示了雕刻者的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然而,不论是天王的威严神态,还是天女的婀娜多姿,都在这小小的宝幢上被雕刻得生动传神。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