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石顶武宣告大中华佛国成立,自称是佛国的皇帝,正式登基称帝。并制“黄杏佛旗”为国旗,分封左丞相王裕契,右丞相陈太来,保驾将军屈照白,军师张启方等人。
同时,还组建“大中华佛国护国军”,简称“佛国军”,封陈德炎为总司令,石顶武之弟石克钧为副总司令。各县根据人数的多少,设总队、大队、中队、分队和班。兵源即三期普渡道徒,适当接收地方上的一些地痞、流氓和基层正拳的骨干成员参加,实施军事、正治和特种训练。并确定了军旗、番号、肩章、帽徽等标志。
为了加强“佛国军”的军事装备,还特别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石顶武还在湘潭排头乡新建了共有160多间房屋,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皇宫,皇宫内除皇后外,还有妃子3人,女工10人、男工30人,并豢养了一支皇家卫队。宫殿四周围墙耸立,院内石佛、石马、石狮左右排立,宫前院后,布有碉堡,由皇家卫队轮流站岗。距皇宫100多华里的湘潭市原头庵,是石顶武坐殿称帝、接受朝拜的地方,亦是其军事指挥机关。每年的农历正月、五月、十二月,即石顶武的祖父、父亲和自己生辰的这几个月,都要于庵内举行“仙佛寿期”集会,简称“仙佛会”。
届时石顶武头戴冲天花冠,身穿镶金龙袍,坐殿称帝,接受信徒跪拜。信徒们三呼万岁,并求皇爷保平安、升佛级。每做一次“仙佛会”,可赚取上万块光洋。
覆灭:湘潭地区行署公安处采取内线侦察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的办法,于石顶武与其皇后企图通过忠实道首逃往海外之际将其抓获,并缴获隐藏在醴陵、浏阳、湘潭三地的长短枪一批,手摇式发报机一台。其中从石顶武藏匿处查获手枪3支、捷克式轻机枪一挺、长枪16支,子弹2000余发;从陈德炎藏匿处查获手枪一支、手摇式发报机一台;从成恕藏匿处查获手枪2支。
此外还查获皇帝玉玺一颗,冲天花冠一顶,龙袍一件,皇后穿戴的凤冠霞帔一件,另有光洋、黄金及反动经书、乩批等大量证据。
1953年冬的一天,湘潭县易俗河镇,召开一万多人参加的公判处理大会,会后反动会道门头目湘潭“土皇帝”石顶武即刻被就地枪决。石顶武的处决,是湘潭地区和湘潭县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又一重大胜利。
1950年10月,中共湘潭地卫和湘潭行正公署,根据當中央的“双十”决定,在全区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的群众运动,一批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国民當當、团、军、正、宪兵骨干、特务和土匪、恶霸等反革.命分子被镇压,维护了地方的社会稳定。为了巩固前段镇反的胜利成果,进一步把镇反运动推向深入,1952年冬,湘潭又根据當中央和省卫的部署,掀起了以取缔反动会道门、打击会道门反动头目为主要目标的第2期镇反高.潮。湘潭县是湘潭地区人口上百万的大县,反动会道门基础比较雄厚。据初步调查,有“一觉道”、“三期普渡”、“紫霞教”、“金丹门”、“宗教哲学研究社”、“大乘教”等会道门组织达七种之多,尤其是“三期普渡”,其组织和教徒几乎遍及全县,活动十分猖獗。因此,湘潭县成为了第2期镇反工作的重中之重。湘潭地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先后抽调100余名公安干警下到该县,指挥和参加取缔工作。
笔者伍荫棠当时是湘潭行正公署公安处侦缉科敌情组组长,曾带领十余名侦缉人员下到反动会道门最为活跃的花石、石潭、易俗河、中路铺等镇,围绕“三期普渡”逐村逐户进行专访调查,并且把审讯在押人犯和传唤一般道传人员有机结合起来。终于弄清了“三期普渡”的组织内幕和主要活动情况。石顶武,湘潭县花石镇人,时年36岁,高中毕业文化,大地主出身。他从17岁起就投身国民當,积极从事反共反人民的活动,曾参加过国民當和军统特务组织,是军统特务直接指挥和控制的“文化服务社”社长。曾任国民當湘潭县县當部、二区区當部卫员和直属区分部书脊。是个五毒俱全的反革.命分子。“三期普渡”是带宗教性质的群众迷信组织,以迷信骗钱为主要目的,信仰者不多,涉及范围不广,对社会危害不很大。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