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集安为什么是摇滚之城 集安有哪些摇滚名人

时间:2018-10-10 11:53:30  

  也许是地域差异使然。文化中心与边远地区的书法发展不同步现象所致。

  还有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化的不平衡,造成书法的不同步现象。

  南派书法,楷法成熟,促进行草发达,以韵胜。

  北方碑版,以隶楷为主,性格与刀工使然,以质胜。

  字体的演变十分缓慢,最后到隋代,依然隶楷碑版常见,到了唐朝隶意渐失,才彻底融入唐楷之中。

  但这些又不是绝对的!

  别忘了,当年郭沫若发起“兰亭论辩”,就是因为发现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与《兰亭序》字体区别巨大,而断定《兰亭序》不真。

  看一下这件东晋墓志,书风与《好太王碑》倒很相近。

  这说明南北方的书风差距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明显。

  这可能与书写载体与用途有关。如果拿十分庄重的墓志刻石与文人之间的手札书信相比,肯定是写信更随便一些,而刻石必须以古法为之,以显对逝者尊重。这么说,好太王碑也是如此。想像一下,东晋时的高句丽文人写信的风格也大概和王谢家族子弟差不太多吧。

  集安除了这块东晋高句丽《好太王碑》,还有一块刻石值得关注。

  那就是魏《毌丘俭纪功碑》。

  在高句丽立下《好太王碑》之前的172年前。也就是正始三年(公元242年),曾一度归服的高句丽反叛魏国。曹魏朝廷下令命幽州刺史毌丘俭率大军征剿。

  正始六年五月,大败高句丽,凯旋。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

  这次毌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

  1906年,吉林集安乡民筑路,发现此残碑。残长39厘米、宽30厘米、厚88.5厘米。汉字阴刻,可见7行47字,另有三字虽残但可辨识,共得50字。

  此碑现藏辽宁博物馆。

  毌丘俭纪功碑书法是标准的魏晋时期隶书风格。

  承东汉八分书的余续,明显受熹平石经影响较大,并进一步规范化与工艺化。

  由于石质粗糙的影响,显得金石气很浓。

  有意思的是,毌丘俭攻陷丸都山城之后,以为高句丽已灭。掠近万奴隶撤军中原。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高句丽,70年后又重返丸都城。后来又经前燕大军再一踏平丸都山城,给予重创。但到了好太王时代,高句丽又一次卷土重来,开疆拓土,并迎来高句丽王朝的盛世。

  小小的集安城,承载着两千年的风起云涌,见证过一个高句丽王朝的兴亡。

  如今,古迹犹在。好太王碑依然不朽。

  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趟集安,不去找什么广场上的大吉他,而是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好好看一下1600年历史的《好太王碑》。

  不一样的原创,尽在《牧云轩聊书法》!

  其他文章,精彩链接:

  80岁的陆游,用猩猩毛笔写了一件传世书法!

  朱元璋十世孙朱仲宗,把章草写得如此老辣!

  日书三万字!色目人康里巎巎把书法写飞了!

  日本人对孙过庭《书谱》用四种光线扫描,发现了什么?

  惊艳!楼兰残纸里的章草,见一个就要抓一个!

  ————————————————王百会,网名牧云轩主人、庞坨子。生于辽西黑山,现居大连,职业报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