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引起很大轰动,作为电影原型的陆勇也受到广泛关注,大家更关心的是当年的“陆勇事件”,你知道陆勇事件是什么吗?电影是根据陆勇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不同的是陆勇最后被法院释放了,仅在监狱中待了一百多天,你知道陆勇为什么无罪释放吗?每次提起当初那件事,陆勇就感慨万千,现在找陆勇帮忙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这恰恰是陆勇最欣慰的事情。

陆勇
陆勇被称为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因为无数慢粒白血病人就是靠着陆勇代购的印度抗癌药续命的。2002年,陆勇被检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
医生推荐陆勇服用瑞士产的抗癌药格列卫,说是吃这种药就能稳定病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格列卫23500元一盒,一盒只能吃一个月,仅前期治疗陆勇就花了五十多万。
陆勇
2004年,陆勇偶然得知印度仿制药的存在,价格是瑞士格列卫的几十分之一,且药效相同。陆勇开始服用印度仿制药,并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条消息。
由于上千名病友想要购买这种药,陆勇和其他几位朋友一起去印度实地考察,后来团购价每盒才200元,比瑞士格列卫便宜几十倍,大家纷纷购买。
陆勇还在网上买了信用卡给印度厂商,方便大家给印度公司汇款。在程勇的帮助下,不少病友成功在网上购买印度仿制药,减轻了治病压力。
陆勇
后来警方调查某个网络银行卡贩卖团伙时,发现曾经网购信用卡的陆勇正在销售“假药”,检察院正式起诉陆勇,罪名是妨害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
陆勇被抓后,很多白血病友联名上书请求法院放过陆勇,这件事引起很大轰动,经过再三调查,法院认为陆勇“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所持证据构不成犯罪,所以在陆勇被关一百多天后被无罪释放了。
电影中,徐峥饰演的程勇是个男性保健品商贩,开着一家神油店,但机缘巧合下成为印度仿制药的独家代理,因此收获了高额的利润,被大家给予了“药神”的称号。但在接触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之后,程勇的善心被激发,上演了一场人性和现实的博弈。片中呈现的病人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等矛盾出现在影片之中,让人深思。
然而,现实中陆勇的故事并不比电影逊色。陆勇曾是江苏无锡一家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2002年8月被确诊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寻找骨髓配型期间,他需要花高价购买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来延续生命。
2004年6月,陆勇得知印度仿制“格列卫”抗癌药,开始服用,并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一消息。随后,很多病友让陆勇帮忙购买此药。
2014年,为方便给印度汇款,陆勇从网上买了3张信用卡,并将其中一张卡交给印度公司作为收款账户,另外两张因无法激活,被他丢弃。
因为在网上买卡,让警方注意到了陆勇。2013年11月23日,陆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逮捕,2014年3月19日执行取保候审。2014年7月,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随后陆勇取保候审。
2015年1月10日晚,陆勇在机场再次被警方控制。而后,检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诉,认为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陆勇的被捕与获释引发了诸多对于高价“救命药”与因病致贫的讨论,“药侠”的标签被附着在陆勇身上,他一度被慢粒白血病病友视为救命恩人。
陆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并没有犯罪,也不是“药侠”,他只是一个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谈疾病与疗效
新京报:能否谈谈你的患病经历以及生病前与后的变化?
陆勇:我是2002年的8月8号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到现在已经16年了,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现在病情还算稳定,只是每天还是要吃药,也需要承受一定的副作用。但是比起失去生命来讲的话,这点副作用不算什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