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如何想到去印度购买仿制药?
陆勇:医学界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办法,首先是考虑移植。因为当时找到合适的供者,一直在等。
后来有医生推荐了靶向药“格列卫”,说对以后的移植有帮助。当时就从日本买了一盒,价格是23500元,也是在这个药的包装上知道印度的仿制药,后来,我去印度买了药。由于到2005年才找到供者,所以我从2002年到2004年一直在服用这个药,两年下来,各种费用加起来接近70万。
新京报:为什么仿制药会比国内便宜?
陆勇:印度对仿制药有很多正策方面的支持,我问过他们一个药的研发以及生产注册的费用,他说基本上在100万到150万左右。我发现他们跟中国比起来,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不太注重场地很豪华的办公室空间,所以他们的利用率很高,完全是出于实用来进行设计的。我上次去看过的药厂员工七八十人,一年生产的规模大概在2亿人民币左右。而且人工费也便宜。
新京报:你在选择药品的厂家、疗效时都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陆勇:主要考虑的还是药的安全性,我也是在各方调研之后才确认这个药。这个药在日本也有,印度药会出口到日本市场去,所以我觉得这个药应该没问题。
新京报:为什么最终与印度仿制药药企cyno合作?有媒体报道,这是家坏公司。
陆勇:cyno当时给我的报价很合理,大概3000元一盒。我去过这家公司,也查看过他们的资质,在当地来说是没问题的。对于一些媒体说这是一家坏公司的说法,我只能说,我用的这些药,从来没出现过问题。
新京报:有媒体报道,你介绍给患者的仿制药存疑?cyno生产的Imacy没有得到中国市场的准入许可,它在印度的生产也是违规的?
陆勇:我只帮助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友,用的药都是印度正规公司的产品,我自己吃过Imacy,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媒体报道的问题,我并不清楚。
谈治病与救赎
新京报:据《印度时报》报道,2014年印度生产的药中25%为假药,你如何辨别?
陆勇:我到印度所买的药都是我自行调研和考察的,我会到药厂去参观,到药店去对比,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出问题。
新京报:所以后面开始代购卖药?
陆勇:首先我是一个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不是代购卖药的。2004年4月的时候建了一个QQ群,里面有很多患者,大家吃不起正版的药物,因为对我比较信任,有的病友实在没办法了,就让我帮他们去印度买药。很多患者提出来在国内设立一个账户用来收款,然后统一汇到印度去。患者自己购买合理数量的药物,并不是用于贩卖,我认为这是合法的。
新京报:主要推荐的是哪些药,治疗什么疾病?
陆勇:主要就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我们的群里都是患有共同疾病的人。至于其他癌症病人,我并没有推荐药物,这是和人命相关的,不能马虎。
新京报:你被称为“药侠”,如何看待这个称号?
陆勇:那是媒体给的称呼,说好听一点这是社会给予的认同,这个称号存在巨大压力,想一想,上千人把生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感觉。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一样,说到底我只是一个白血病患者。
新京报:会觉得比较有成就感吗?
陆勇:谈不上成就感,我是众多白血病患者的其中之一,只是比他们早去印度买药而已。当你得知自己得绝症,只想活下去。
谈罪与罚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自己?英雄还是商人?
陆勇:都不是,我是个白血病人,一个普通人而已。
新京报:有想过会因此惹上麻烦吗?
陆勇:没想过,我只是提供渠道而已,我没有犯罪。
新京报:你没有因此获取一些利益?
陆勇:虽然仿制药相对原研药来说很便宜,但是我们只能靠药物来维持生命。我没有想通过这样来赚钱,这种钱都是救命钱,不能赚。
新京报:如何看待“保命”与“违法”的矛盾,看病难、看病贵与不合法的两难处境?
陆勇:在我这里,保命和违法不矛盾。我们不存在销售获利的行为,谈不上违法。我的案子出来之后,很多人开始打起了代购仿制药的主意。如果没有能力亲自去印度买药,通过中介购买,一些病友也愿意。但是从中介的角度讲,这是犯法。但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不吃这个药,只能等死。我个人希望国家也有类似的药物。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