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争议的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已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离职。薛兆丰是何许人?薛兆丰到底什么水平?
薛兆丰争议颇多
薛兆丰199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通过自学张五常经济学,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网络和报刊发文,可以说是薛兆丰是中国最早一批的网民,并且对舆论工作相当掌握,少年意气和网民泼辣的性格集聚一身,一时间在早起网络引起了众多口水战。2003年到2008年他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MasonUniversity)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北京大学国发院至今。薛兆丰在国发院期间,除了教学外,也多次就公众事件发言,比如网约车和垄断等。
薛兆丰
张五常博客管理员2009年曾经转述过张五常称薛兆丰不是其学生,也不是其朋友,并称薛兆丰不懂经济学。不过留言随后删除。
去年,薛兆丰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律经济学教授的专业身份,在知识付费APP得到上开设的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受到大量用户的喜爱,一度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标志性作品。
目前该专栏的订阅量达到25万,按照每份199元的价格来算,《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为平台带来的营收是4975万。
但这样一位经济学教授,却不断被爆出和其教授身份、学识水平有关的负面信息。
首先是在薛兆丰成名之前的2013年左右,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永璟在微博上流传较广的一段话是:我是薛留美期间同窗,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他号称的研究方向之一“公共选择”,而他读的法与经济学课程也是我的主导师所主持,所以对他很熟悉。实事求是的说,薛的正治经济学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基本上就是在对着概念查字典,所以闹了不少笑话。我批薛,不光是因为他到处显摆,更是因为他冒充我们公共选择专业的学术牛人,在外面胡说八道。
在薛兆丰成名之后,也遭到了来自同事的质疑。
唐方方对薛兆丰教授身份的质疑
2017年底,薛兆丰的同事唐方方对薛兆丰“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产生质疑,发文称北京大学招聘教师是有非常严格、认真的程序的。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北京大学人事处好好打听一下,这位先生是不是北京大学的正式教师,还北京大学教授呢。唐方方批评说“经济学不是故事会”,发言用语直接,讽刺意味强烈。其出示了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相关事业编制名单,确实找不到薛兆丰。
新京报报道指出,北大教授有属于事业编制的教授,也有院聘教授等。“薛兆丰不是正式的事业编制教授,是院聘教授。”
受到质疑后,薛兆丰在得到平台的售卖课取消了北京大学字样。
在专业知识付费领域,最重要的背书便是身份和学历,《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是典型的知识付费,薛兆丰因为身份遭到质疑,使他的成名之路更加戏剧化。
汪丁丁对薛兆丰学术水平的质疑
上个月,汪丁丁和薛兆丰围绕知识付费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汪丁丁拥有数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等学位,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卫员会主席。
薛兆丰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
两位学者的大论战自然是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
首先是汪丁丁发文《为什么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称去年罗振宇和脱不花曾和自己喝茶,之后自己开始关注得到的商业模式,但自己无法忍受这一商业模式的折磨,因为这种模式要求自己反复改变自己的表达,直到商业团队认为大众能够理解,自己也曾去尝试,但还是觉得不可能背叛自己。
并直言,那些折磨自己并因此使自己从勉强二流学者的水平降低到大众能够理解的水平即三流水平的人,分享知识收费的至少百分之五十收益。能够与金钱和拳力交换的知识,必定是三流的,因为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那种重要性感受。
虽然文中并没有指名道姓,但难免让人联想到同为同事,又是得到专栏红人的薛兆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